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引导孩子适度看电视

2019-06-25 14:37:40浏览:61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据相关报道,我国家庭电视机普及率超过了90%,青少年每日收看电视节目时间超过了三小时。近几年来,因孩子看电视而引发家庭矛盾
据相关报道,我国家庭电视机普及率超过了90%,青少年每日收看电视节目时间超过了三小时。近几年来,因孩子看电视而引发家庭矛盾的案例时有发生,并业已成为社会问题。事实上,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利害关系,一直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的出来,看电视对儿童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应根据上述的家庭教育原则采取适当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分为:

一、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节目,不要看一些成人片。

每个电视节目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观众群,正如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读者群一样。并非所有的节目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并非所有的节目都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正如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开卷有益一样。家长可以尽量选择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节目让孩子看,这样,孩子才能在最小的时间单元内获得最大的收获。首先父母必须先看几遍孩子喜欢看的每一个电视节目,千万不要太武断认为卡通就一定是孩子喜欢、适合看的。

家长是孩子收视的最好过滤器,有些外国的卡通节目太过暴力,或剧情过于荒诞,都不适合幼儿观看。因此,替孩子选择电视节目时,必须了解孩子所看的节目内容。如:少儿节目,中小学生节目,动物世界,各国的风光等等都可以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历史的故事也可以看,但暴力爱情惊险最好不要看。只有这样做,孩子看电视才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孩子才能安心的学习,安心地休息。

二、控制开机时间。

孩子由于功课一般比较紧张,只有吃晚饭的时间才可能有时间看看新闻或体育等节目,接下来就应该把电视消音或关闭。7岁以前,儿童连续看电视不要超过半小时;7-9岁儿童不要超过1小时,10-12岁的儿童不要超过1.5小时;13-15岁的学生不要超过2小时。

孩子沉迷电视不放的坏毛病,是长时间以来呆板的生活模式所造成的结果,绝对不是用口头禁止、威胁就能把这个习性给扭转过来,通常要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终止孩子对电视的坚持性,并以"提高兴趣"的策略让孩子多接触其他活动,当孩子感受到还有比看电视更有趣的事务时,才有可能将专注于电视的眼光移开。作法如下:

1.丰富孩子课后的返家活动:户外休闲运动、课后学习等都很适合替代这段时光,只要父母肯花心思去安排,绝对能有效转移孩子对电视的兴趣。

父母适度修正个人的工作或家事步骤:孩子放学回家的时段,大多是家庭主妇忙于准备餐点的时段,妈妈若要扮演好电视把关人的角色,实有必要改变家事执行的步骤,或将家事简化,才能有空陪伴孩子进行您所期待他从事的活动。

2.规范全家人的收视习性:全家人一起重新检讨收视习性,规划出每日固定的收视时段,让孩子明确知道何时才是他的收视时间,父母也要以身作则遵守规定,带领孩子改变惯有的收视习性。

3.以"看电视"作为行为奖励品:优良的电视节目可以带来欢乐及提供知识,若将看电视作为对孩子的奖励品之一,不仅能满足他想看电视的欲望,更能引导孩子产生好的行为。

三、全家一起看电视。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和孩子喜欢的节目不同,没办法和孩子一起看节目。

对此教育专家指出,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家长只有融入到孩子的的世界里,并进一步了解孩子最喜欢什么节目,与孩子分享电视带来的快乐。同孩子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只有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比孩子多,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避免电视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劝告和帮助。

同时建立并加深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围绕电视节目交谈。可以增强孩子的理解水平和提高鉴赏力。选择好的、适合的电视节目陪孩子一起观看,并与孩子一起分享,这样电视不仅是孩子的陪伴者、益友,帮助孩子在认知方面的成长,更能成为亲子沟通最佳途径。

四、看电视时保持健康姿态

1.看电视时要注意用眼卫生:电视机的角度和距离要适当,应该与电视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2米到2米半合适,距离太近了会增加眼睛里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致使近视眼的发生。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过长。

平时看电视时,每过十五到二十分钟要使眼睛离开荧光屏上的画面,看一看稍远一些的东西或者去室外望一望远。每过一个小时以后,还应该使眼睛休息几分钟。看电视时,室内的光线要适宜。

晚上看电视时,最好在电视机的侧面较远处放置一只瓦数较低,光线柔和的电灯。

此外,多食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动物肝脏,以保持良好的视力。

2.看电视时还要讲究坐的姿势:靠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看电视时姿势不端正则可能导致脊柱弯曲的发生。

3.做些轻微的活动后再看电视,看完电视以后,最好做一些轻微的活动再洗漱、睡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立夏饮食增酸减苦

上一篇:

正确方法防治新生儿中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