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关乎孩子听力和语言发育的重要器官,孩提时耳朵的保护尤为关键。在今年3月3日全国第十二次 “爱耳日”来临之际,家长们跟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耳朵吧!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及时发现、诊断听障儿童,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及早发现
宝宝出生48小时应做听力筛查
保护耳朵,从宝宝刚出生就要开始。过去,因为对孩子听力发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在孩子两三岁时,才发现其有听力障碍,而这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语言发育。因此,及早发现先天性耳聋尤为重要,而听力筛查则是最好、最有效的手段。
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就应接受初次筛查。这种筛查很简单,可在宝宝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几分钟即可完成,所以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对于筛查结果没有“通过”的宝宝,家长也不用过分紧张,因为筛查没有通过并不能断言宝宝的听力一定有事,这种情况,可在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查。如果42天时复查仍未通过,那么为了安全起见,家长可带宝宝进一步做精密的听力学检查和评估,并且还可做长期的听力追踪和监测。
听力障碍并不是遗传病,并不是说父母是聋哑人,孩子就一定是聋哑儿。而且,目前对引起婴儿听力障碍的原因也无法判定,很难做到产前预防,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手段,对及时发现、诊断听障儿童,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除了做听力筛查,宝宝出生后,父母也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耳朵有没有问题
如何观察
父母要学会判断孩子的听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宝宝的一些反应与行为作出大致的判断。
例如:0~3个月的宝宝一般会被高音量的喧闹声或喇叭声、雷声惊醒,或者为之一震;听到妈妈的声音会转头,或看着妈妈或者朝妈妈笑。3~6个月的孩子会比较喜欢玩弄一抓就有响声的玩具;一旦有声音比如门铃或者电话响,就会转头去寻找;能够重复发出类似“嗒嗒”的音。6~10个月的孩子已经开始牙牙学语,即便是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也不停地说;别人叫他的名字会有反应;能够听懂一些常用的词,比如奶瓶;能发出“来来”等音。而15~18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听从一些简单的指令;能一下说出两三个字的话;喜欢别人给他读书听,或者喜欢别人用手把脸蒙起来,和他玩藏猫猫的游戏。
如果孩子与上述发展进程明显不符,就要考虑是不是耳朵,特别是听力有问题,并及时就医,及时了解到问题的类型和轻重,如果只是听力有所丧失,只要治疗及时,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能得到补救。
别以为宝宝天生听力没什么问题,后期就疏于对耳朵的保护,生活中,还有许多情况会对宝宝听力造成伤害。
护耳要点
感染、噪音、药物都会影响宝宝听力
耳鼻喉科主任表示,由于孩子的耳朵咽鼓管较大人的直且短,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耳朵的保护。
对宝宝听力能造成伤害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掏耳朵
孩子的外耳道皮肤不同于成人,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联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家长随意用牙签、火柴杆、耳勺等“工具”掏挖,很容易引起损伤、感染,诱发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
当然,如果分泌物过多,并形成了黄褐色的油状物,或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时,就需要处理了。但应该向医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伤害到孩子。
2.耳朵进水
家长在给宝宝洗澡时,如不小心使其耳朵进水,令这些液体在中耳积聚;又或者宝宝吃母乳时,由于母亲喂养姿势不当或乳汁流出过急,造成宝宝呛奶,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这些都会诱发中耳炎,严重者影响到宝宝听力。
在给宝宝洗澡时若耳内进水,应及时用棉签或棉球蘸出耳内的污水。喂奶时应保持孩子头部稍高的姿势,不要让其呛奶。
3.强噪音
噪音对耳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尤其是高分贝噪音,容易造成孩子内耳细胞受损,影响听力。再加上孩子面对噪音时不能像成人那样主动回避,受害更大。春节期间,就有许多孩子因为放炮震坏耳膜前往医院就医。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尽量不要让其长期使用耳机。因为耳机所发出的声频紧挨耳部,分贝过高,而且过度使用耳机会给耳部带来强烈的内外双侧压力,不利于孩子的耳发育。
4.退烧药
说感冒影响听力,不但是因为感冒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其次,一些治疗感冒发烧的药物也会损害神经,例如链霉素等,用于退烧时,千万不能服药超过3天。
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地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耳朵受伤害的必要措施。
5.外伤
外伤对孩子听力的影响也值得注意。在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提醒其注意安全。另外,还要防范外力与碰撞,家长尤其不要用手掌掴孩子的耳光,否则可能伤及耳膜,或令耳骨移位,导致听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