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才会走路
1、孩子越早学会走路,家长往往越高兴。但过早地让孩子用学步车,同样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孩子使用学步车的最佳年龄是10个月。这时,孩子已经学会了爬行,正在学习站立起身。
2、宝宝的运动发育有一定规律性,宝宝6个月左右会坐,之后是爬行,最后才是站立和行走,即腿和脚的控制。爬行的过程必不可少。爬行能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也是宝宝探索世界的方式。通过爬行的锻炼,宝宝腿部力量得到加强,平衡能力获得提高,这些为他独立行走打下坚实基础,所以等宝宝能爬行了,想站立了,就是学走路的最佳时机。
3、即便使用了无害的学步车,孩子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使用时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4、婴儿从卧到坐、从爬到立要12个月左右,不满周岁的宝宝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健全,过早站立行走,会使宝宝足部负荷过重,而会对宝宝的脚造成损伤,严重的影响脚的形成并出现扁平足。因此专家建议爸爸妈妈们等宝宝满周岁再让宝宝练习走路,在孩子的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让孩子过早的行走会影响孩子的肢体发育。
宝宝学走路的五大关键阶段
宝宝学走路,其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父母可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进行训练。
第一阶段10-11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
第二阶段12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13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阶段13-15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宝宝学走路用不用学步车
虽然学步车可以辅助宝宝学习走路,对训练宝宝的肢体动作也有一定的好处。可是,长期食用学步车对宝宝的危害是很大的。学步车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给宝宝用还是不用呢?
1、不利于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学步车是由底盘、座椅和音乐盒等构成的,属于玩具儿童车。宝宝在学步车里一走动,学步车就会跟着宝宝移动。所以,学步中的宝宝根本不需要自己主动掌控平衡,也不会摔倒。这也就不利于宝宝平衡能力的锻炼。
2、错过学步最佳时机
很 多妈妈以为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好,就早早的买好学步车让宝宝学习走路。但这样反而会让宝宝错过最佳学步的时间。将宝宝固定在儿童学步车中,使宝宝失去大量 运动锻炼的机会。比如,爬行、站立、弯腰、蹲下、站起、行走等练习。而且宝宝因为腰部、跨步和腿部均被固定和保护在车里,无需用力就可借助车轮毫不费力的 滑行。很容易缺乏真正自主锻炼的机会,错失自主学步的最佳时机。
3、宝宝骨骼变形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调查,专家发现,婴儿长期使用学步车,会容易造成婴儿骨骼发育异常,导致骨骼变形。比如:膝关节不能有效靠拢,成“O”形;膝关节靠拢时踝关节不能并拢,腿成“X”形;两条小腿向外弯曲等变形情况。
4、走路姿势异常
因为在学步车里,宝宝是用脚尖移动的。依靠学步车,宝宝学会了行走,但大腿肌肉并没有得到有效锻炼。时间一长,还会形成前脚掌着地的“欠脚”走路姿势。走路姿势不正常,比如,走八字路、脚尖走路,弯曲走路等,不仅会影响走路速度,甚至对宝宝的将来都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