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提高宝宝记忆力?

2019-06-25 19:27:12浏览:11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养生导读:记忆力是思维等各种高级脑活动的基础,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形象记忆。爸爸
养生导读:记忆力是思维等各种高级脑活动的基础,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形象记忆。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如何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呢?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亲子游戏,达成大家的心愿。

一、宝宝什么时候具有记忆能力呢?

研究表明,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形象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记忆能力会获得自然的发展,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能有效提高宝宝的记忆力。

3岁前的宝宝的记忆特点:形象记忆为主、保留时间短暂、易受情绪影响、睡前记忆效果最好。

3岁前宝宝
1、 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目的和意图,凡是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宝宝就容易记住。

小诀窍:可以采用形象生动、有声有色、颜色鲜艳分明的东西作为记忆材料。用这些宝宝感兴趣的形式,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东西。

2、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宝宝见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只能认得几天前的事物;2岁左右的宝宝只认得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认得几个月以前的事物。

小诀窍:可以多次重复想让宝宝记住的东西,并在语言中强调出来。

3、宝宝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宝宝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4、宝宝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是在睡觉前,这时给他讲故事或讲一些生活常识,学习效果最佳。

教宝宝生活常识
二、能提高记忆力的亲子游戏。

采取亲子游戏的方式进行记忆训练,能有效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哦!

1、打电话

目的:培养记忆力及想像能力,丰富词汇,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和宝宝同向坐好(同时面向前)。妈妈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凑到耳边模仿打电话,问宝宝:“喂,你是谁?”“你家住哪里?”“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他在哪儿上班?”……

2、字词记忆

目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广度过程:让宝宝重复给他讲过的故事,看能记住多少字词;在一定时间内说出一些他熟悉的词汇,如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动植物等方面的词,看他能记住多少。

要求宝宝一一回答。

3、动物运动会?

目的:发展记忆力过程:妈妈将家里的小动物玩具集合起来,给每个小动物编上号。开始时让每个小动物都站在自己的号码上,请宝宝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宝宝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看看他是不是能够准确地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宝宝字词
4、从哪儿开始?

目的:发展记忆力过程:给宝宝讲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今天要从哪里开始呀?什么内容呢?”看看宝宝有没有记住。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5、依次说名称?

目的:培养短期记忆力过程:把几样(不少于5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给宝宝30秒的时间记住,然后遮起来,要求他凭记忆依次说出这几样东西的名称。

6、看橱窗

目的:发展观察力和记忆的准确性过程: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宝宝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宝宝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他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你也可以观看其他的事物,如观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说出盒中共有多少件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说出有几种颜色的花,等等。

7、看图记忆

目的:教授分类记忆法材料:有动物的画或卡片过程:让宝宝看一张画有好几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一开始时间可以长些,逐渐缩短看的时间,将图片拿走后,让宝宝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如果他记住的不多,可以将动物分类记,如兽类有几种,鸟有几种,鱼类各有几种,这样就能记得快些。

宝宝看图

8、回忆姓名

目的:培养对人名的记忆力过程:和宝宝看电视或读书的时候,要求他注意记住故事中人物的名字,然后让宝宝回忆每个人的名字。

9、听故事回答问题

目的:培养有意注意和记忆力过程:给宝宝念故事的时候,要求他认真听,然后根据故事的内容回答问题。如:读小马过河的故事,可以问:“谁说水很浅?”“谁说水很深?”

10、重复手势

目的:扩大动作记忆的广度。

过程:让宝宝认真看着你做的5个手势。要求他在你做时不要跟着做。等你做完后,让他按顺序重复做出来。如果宝宝不能顺利回忆5个手势,你可以把手势数量减少到3~4个,以后再增加到5个。

手势1:握拳。

宝宝手势

手势2:伸出中指和食指(胜利的手势)。

手势3:伸出大拇指(很棒的手势)。

手势4:伸出小拇指。

手势5:伸出5个手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儿消化不良应正确饮食

上一篇:

电子数码危害孩子的健康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