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幼儿孤独症怎么治
治疗重点应放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育上,尽量减少那些干扰儿童功能和与学习不协调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侵犯性行为。行为治疗的原则。第一,治疗方案应个别化。第二,帮助儿童尽量能把在医院及学校习得的技巧,移植到家里或其他场合。第三,治疗的另一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育,故不宜长期住院。
强调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应当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进行,并应尽量安排非残疾儿童加入到治疗过程中以起到示范与强化的作用。孤独症儿童不一定非要达到规定动作,只要其显示出交流意向或行为努力,就应给以充分的奖励。
在治疗方法上,针对孤独症儿童一般缺乏行为动机的情况,治疗人员应充分运用情景教育的原则,尽量创造特定的客观情景以激励自闭症儿童说话交往,并使这种努力在自然结果中得到奖励与强化。如果说强化疗法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得具体技能见长的话,自然疗法则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主体性和行为的自然性而别树一帜。
教育的目标重点应该是教会他们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公共设施的利用的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教育训练要特别注意个别化。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越好,获得后越容易固定下来。教育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父母所起的作用。教育训练还应做到坚持和长期性,教师和父母要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期的训练中改变儿童的行为或一定能学会一项技能。
幼儿孤独症的早期症状
1、病态依恋某些特殊物品
孤独症患儿通常会对某些物品发生特殊的兴趣,如积木、收音机、球等,以至于达到依恋的程度。他们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且能在玩耍中感到满足,如将这些物品拿走,则会引起哭闹、惊慌。患儿很少参加其他儿童的游戏,一个人玩耍反而高兴,常常自得其乐。
2、刻板重复动作
患儿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和生活活动模式,抵抗改变,缺乏变化和想象力,如反复给玩具排队;坐的位置不能改变;东西放的地方不能改变;生活内容的顺序必须保持原样等。顽固地保持原样不变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之一。
3、人际交往障碍
患儿常常感到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情感的联系,如新生儿被抱起时不与母亲贴身;7-8个月时被亲人或其他人抱起时反应无差异;患儿对父母的归来和离去无动于衷,没有依恋之情;对亲人和对生人一样,与生人在一起时,他们也不感到畏惧。该类患儿缺乏与人眼对眼的凝视,常常回避与人的对视,与周围人缺乏情感的交流。
幼儿孤独症的病因
1、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生期
因素围生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