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新生儿溶血病怎么办
1.1、药物治疗
西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药物主要有血浆或白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酶诱导剂,葡萄糖和碱性容易等。中药治疗主要有退黄的作用,以三黄汤,消黄利胆冲剂以及茵陈篙汤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使用。
1.2、光疗
光疗主要采用蓝色荧光灯照射的方式,让宝宝光着身子躺在蓝光箱中,遮住宝宝的双眼和生殖器,医护人员会调整好箱子周围的温度,并每小时给宝宝测肛温一次。照光的时间根据宝宝的病情和血清胆红素的浓度而定。但结合胆红素增高和肝功能不健全的宝宝不适用光疗。
1.3、换血
换血的主要目的是把孕妇体内产生反映的红细胞和抗体输出,防止出现溶血症状。换血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项目,容易导致感染和电解质紊乱等状况,需谨慎操作。对疑有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妊娠后确诊疾病,要及早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亲和宝宝的血型相排斥,而造成两者出现抗原抗体症状,使胎儿的红细胞被破坏,极易出现免疫性疾病。从临床上来看,新生儿溶血症因抗原性和个体免疫性等原因,其症状轻重不一。目前,Rh溶血病要比ABO溶血病临床表现严重,以ABO血型不合为主体,MN、Kell血型出现的比较少。
母亲和胎儿间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病因。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双方决定的。如果胎儿从父亲遗传来的血型抗原是母亲所没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后使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导致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发生溶血。
3.1、黄疸
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3.2、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患溶血症的宝宝都有轻重不等的贫血。
3.3、肝脾肿大
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3.4、胆红素脑病
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3.5、发热
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新生儿溶血病怎么护理
1、执行新生儿常规护理
采用保守疗法时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及药物,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衰、呼吸衰竭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2、合理喂养
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3、病情观察
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宝宝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如果一个母亲是Rh阴性并且没有过敏化,通常她们会服用一种叫做Rh免疫球蛋白的药物。这是一种专门开发的产品,可以防止Rh阴性血液母亲的抗体无法应对Rh阳性细胞。很多妈妈会在妊娠28周时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孩子出生之后,妈妈应该在72小时内再次使用这一药物。
如果母亲已经过敏化,则需要确定胎儿是否存在相应的风险,同时需要对胎儿进行监控。一旦母体抗体D已经确认,下一步就是确认胎儿红细胞,确定胎儿的Rh情况。如果父亲的等位基因是纯合子(D/D),那么胎儿将会是D阳性。然而,如果父亲是杂合的(D/d),那胎儿是D阳性的几率大概为50%。唯一可以知晓胎儿血型的测试就是从羊水或者脐带中取出胎儿细胞作为实验样体。
如果胎儿是RhD 阳性,那么怀孕期间需要仔细监测新生儿溶血症迹象。监测包括常规的超声波胎儿扫描以及母亲血清中的D抗体量监测。活跃的溶血表明抗体D在增加。如果胎儿血液试验证实胎儿贫血,根据它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宫内输血从而取代子宫内胎儿的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