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有上腹痛、泛酸、烧心、厌食,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还有不少人因腹泻、便秘交替来看病。经过胃肠镜、X光胃肠造影以及相应的化验检查又查不出器质性毛病,但消化道症状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用一些药物治疗却总是不见效,日前,武警医院内二科的胡宝春主任告诉记者,如果有了上述症状,又查不出器质性的毛病,要考虑到是否得了肠易激综合征。根据其主要症状,又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交替型(即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三种类型。
无故又泻又便秘 白领以为自己得了癌症
小马参加工作两年多了,平时在学校时身体棒极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也没觉得肠胃有什么毛病,但近期总觉得腹部不适,腹胀,大便时干时稀。由于工作繁忙未正规诊治,最让小马觉得狼狈的时,这种病有时腹泻,有时又便秘,最近一段时间他就总是腹泻,一天至少有三四次,有时候正接待客户时,不争气的肚子又闹“意见”了,他只好很抱歉地对客户说对不起,一两次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次数多了,客户的脸色就越来越不好看了,为此,小马觉得苦恼极了。但来到医院,经过胃镜,结肠镜,X光胃肠造影都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的病变,小马的顾虑更大了,什么病都没有,是不是有肠胃癌呀,医生为了消除了他的疑虑,又给他作了检查,最后的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心理障碍饮食因素 促使肠胃闹“情绪”
胡主任介绍,有关资料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且较多具有多重症状和不能解释的症状,至于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可能是工作引起的精神压力及饮食因素,导致肠道出现不正常蠕动,进而有腹痛,再加上大便次数增多,或者不通,粪便中带有黏液或稀便等便有可能患上此病。
心理障碍:研究表明应激所引起的心理变化常可引起肠蠕动增强,患者表现为腹痛和腹泻。如面临突发事件时常出现腹部不适和如厕次数增多即是典型例证。
饮食因素:研究认为约1/3的患者存在着对某些事物不耐受的问题。英国报道的不耐受食物依次是麦类、乳制品、咖啡等。还有一种可能是有些人因遗传因素的关系,对这些食物渗透性差,吸收量少,长期摄取便可能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紧张脑力劳动者最易高发 三分之二病人没有就医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类十分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据武警医院内二科胡主任介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占了普通内科门诊病人的10%~20%,占消化专科门诊病人的40%左右,是除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外,最常见的功能性消化疾病,特别是以城市里的学生、公务员、白领、知识分子等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高发,女性比男性更常见。但是胡主任提醒说,该病到医院的就诊率并不是太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大约有75%的病人并没有到医院就诊。由此可见,真正到医院求医并经医生确诊的病人只是冰山一角。
情绪调整最重要 日常饮食治疗不可忽视
得了肠易激综合征,如何治疗呢?胡医生告诉记者,在临床上目前还没有什么特效药,预防肠易激综合征的关键一是要积极调整个人的情绪,经常保持乐观豁达及稳定的情绪,提高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以应对各种应激情况。确认这种疾病时,首先排除没有其它的器质性疾病,因些做胃镜及其他一些检查还是必须的,以免耽误病情。
胡主任提醒,除此之外,还必须从饮食保健环节加以注意。
1.饮食中要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
纤维可加速食物的运转,使粪便变软,增加粪容量,因而使排便顺利。每日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蔬菜。
2.应限制产气食物的摄入。
产气食物进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产生的大量气体,可使肠道扩张、肠蠕动缓慢,引起肠胀气、腹痛、便秘或腹泻。如咖啡、碳酸饮料、酒精,等,都可成为产气食物,少食、少饮为宜。
3.要做到饮食规律。
以饮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小资料
肠易激综合征确诊方法:目前有罗马标准诊断法方便了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成为临床研究中已被接受的标准诊断方法。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多于三个月(连续或不连续)的时间里发生腹痛或腹部不适,且以下三项特征中有两项表现:
1.排便后疼痛及不适减轻;2.排便频率改变;3.大便软硬度改变(硬便或稀便)。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食疗方法:
南方医院中医科教授主任医师张颖娟介绍说,肠易激综合症是肠道功能性疾病,中医的饮食疗法可调整肠道的蠕动,更重要的是可以调整人的精神情绪。肠易激综合症属中医泄泻之范畴,针对患者腹痛、腹泻、泻后痛减之特点,可予以下食疗方:
1、黄仁粥白米、黄仁、党参、红枣数枚,煮粥食之2、板栗芡实羹(扁豆)板栗去壳,与芡实加水同煲,煲至板栗煮烂,冰糖少许调服之(放入红枣、枸杞、元肉少许,再煲10分钟左右)3、平时煲汤之时,也可放入北芪、党参、扁豆、黄仁、沙仁、青果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