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既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信号,又是健康人劳累后出现的正常象。这两者之间极易混淆。因此,人们有必要了解有关的常识,判断哪些是正常生理现象,哪些则是疾病信号。 疲劳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生理性疲劳又包括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精神)疲劳和混合性疲劳等四种。当人体在持续长时间、大强度的体力活动时,肌肉(骨骼肌)群持久或过度收缩,在消耗肌肉内能源物质的同时,就会产生乳酸、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又被称为疲劳毒素)如在肌肉内堆积过多,就妨碍肌肉细胞的活动能力。疲劳毒素进入血液并运行全身,疲劳就产生了。
如果脑力活动持续时间过久,也会产生疲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用心看书或演算过久时,会感到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思维变得迟钝了,这就是脑力疲劳。它产生的原因与体力疲劳相仿,是细胞活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不应求的结果,这也是脑力活动中产生的疲劳毒素堆积造成的。
科学家发现,“疲劳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同时“疲劳毒素”会使机体各处的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其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减少,会使癌症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心理疲劳也称精神疲劳或心因性疲劳,它与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不同,一般不是发生在劳动或学习进行之中,而往往在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开始时,就出现了。觉得很累,不想活动,对劳动或学习失去兴趣,严重者会感到厌烦。所以有人提出:心理疲劳的人不是不能做或不能学,而是不愿意做或不愿意学。
此外,还有综合性或混合性疲劳,几种疲劳同时存在。因此,仅靠一种休息方法是不能消除的,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综合性的休息方法。
如何辨别生理性疲劳(劳累引起的疲劳)与病理性疲劳(疾病引起的疲劳)呢?
首先是找出疲劳产生的原因。任何生理性疲劳的产生都有明确的原因。如体力疲劳是在繁重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时出现;脑力疲劳则在持续较久或强度过大的脑力劳动过程中产生;心理(精神)性疲劳多于精神负荷过重或有心理障碍时出现;混合性疲劳则上述因素兼而有之。病理性疲劳就不同了,一般情况下,没有明确的引发因素,如不通过医院全面系统的检查,无法找到原因,所以有人称之为“原因不明的疲劳”。这是病理性疲劳最重要的特征。
其次,看疲劳是否容易消除。
生理性疲劳,一般经过合理的休息都会逐渐消除。心理性疲劳,消除稍慢些,如果精神愉快,则可加快消除的速度。而疾病引起的病理性疲劳,仅靠一般的休息往往不能奏效,必须经过药物或其他治疗,当疾病治愈之后疲劳才会完全消除。因此,顽固性被视为病理性疲劳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同时,要注意有没有相关症状。
生理性疲劳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状,主要就是疲乏。病理性疲劳则多伴有其他症状。不同疾病,伴有的症状亦不相同。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往往同时有食欲不振、恶心、尿黄、肝区疼痛等症状;肺结核引起的疲劳常与低热、盗汗、干咳、消瘦等症状同时出现;糖尿病所致的疲劳常与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等症状为伍;血液病患者则多会出现贫血、发热、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肤有出血点或斑)等症状。因此,如发生原因不明又不易消除的疲劳,同时又伴有某些症状的话,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早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