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春天情绪易不稳 “五一”户外去调节

2019-06-28 13:02:16浏览:42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忙着踏青、赏花、放风筝,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但对有些人来说,生机勃勃的春天并未带来美好的感受,相反却出

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忙着踏青、赏花、放风筝,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但对有些人来说,生机勃勃的春天并未带来美好的感受,相反却出现情绪失常。养生之道提醒,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应做好预防,运动是缓解抑郁的有效方法,所以,趁着五一小假一家人去户外运动,怡养身心。


气候多变诱发抑郁症

每年3月—5月份的春季,乍暖还寒,是人情绪最差、最不稳定的季节。几乎每天,我们都能听到周围的人在抱怨天气。调查显示,对天气变化反应最强烈的年龄段,不是老年人,而是35岁至50岁的人,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更容易受天气左右,出现躁动、疲倦、没食欲、睡不好、呕吐、轻度腹泻等症状。有调查表明,受季节影响的易感人群中,约有60%的人属于植物神经系统不够稳定型。

有神经科大夫做过统计,因头痛来就诊的,可能有1/3是抑郁焦虑、精神障碍引起的。抑郁症患者主要有两个核心症状,一个是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没有激情;第二个是兴趣减少。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饮食变化、体重降低、睡眠不好。

七成患者春季易复发

做好春季抑郁症的预防和自我治疗十分有必要,保持心情开朗,多参加一些集体娱乐活动,多亲近大自然,多做户外运动,晒晒太阳,情绪低落时多找朋友谈谈心。”由于精神病人对气温、气压、气湿、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气候的变化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等多种精神心理障碍。如果自身适应能力差,也会导致体内外环境失去平衡,心理机能混乱,精神行为发生异常改变,就会促进精神疾病发病或复发。

春季精神病高发除与气候有关外, 一些人觉得春季不宜吃药或嫌吃药麻烦,擅自停药、减药或忘记服药,也会导致精神病复发。有资料表明,春季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病人复发率较高的时期,该段精神病的复发率占全年复发率的70%。

高发季来临要早干预

在中国,目前抑郁症患者估计有2600万人,而在现有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

与焦虑、抑郁的高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患者非常容易被忽略病情,进而产生漏诊。识别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焦虑障碍。据介绍,许多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癫痫及原发性头痛等,均易与抑郁、焦虑障碍伴随或共病,其中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以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睡眠障碍等为特征。

养生之道网提醒:与季节因素有关的抑郁情绪,除了症状严重者需要药物治疗外,对多数人来说,最主要还是需要自我调节;而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要缓解症状,达到临床治愈,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与自杀率、提高生命质量等。因此,尽早诊断、早干预和治疗,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户外必备水壶选购探秘

上一篇:

户外攀登安全最重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