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夏末秋初是一个很好的季节,既没有夏日的毒日头,也没有冬季的阴冷,有的只是温暖和凉爽,是去登山的好时节啊,那么夏末秋初怎么登山,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养生之道网为您介绍夏末秋初怎么登山最正确最健康最不受伤,看看吧。
1、由于山势不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在爬山的时间、快慢方面,应该有所区别,总的应该因势利导、量力而行。在爬山的过程中,一定要阶段性地数数自己的心率,以便及时通过行进速度的调整,将心率控制在适宜的有氧心率范畴,这是安全的需要。
2、爬山次数,隔天或每天一次均可,但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在坚持其它有氧运动的日程中,用一次爬山,替代其它有氧运动一次,效果也不错。
3、由于爬山是一项比较剧烈的运动,应该特别注意循序渐进,如采用间歇行进的方式比较安全,即整个爬山过程,建议安排5~10分钟慢步来作为准备活动,然后逐渐增加速度、加深呼吸,当心率到达靶心率时,即维持这种速度继续前行15~20分钟,休息5分钟,再按照先前的速度前行15~20分钟。然后,改为慢步、下山。下山时间不计,总共用时40~55分钟。如果感觉不累,就可以逐渐将行进的时间延长,将休息时间缩短;反之,就可以适当将行进的时间缩短,将休息时间延长。
4、在夏季时可备有以下几种常用药品,以防急用。防中暑备用药: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蚊叮、虫咬引起的皮肤瘙痒备用药:风油精、清凉油、红花油等。准备一个小药包,备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丹、关节止痛膏、创可贴、绷带、风油精等,以防意外出现心肌缺血或扭伤、擦伤、蚊虫叮咬等获得及时的处理。
5、短时间内爬一些景点的小山,如千佛山、英雄山,不需要什么样的装备,但不要穿皮鞋、新鞋、高跟鞋和凉鞋,穿着这些鞋不适宜走远路、高低不平的路以及湿滑的路,而且足底易起水泡,脚部皮肤易受伤。适宜登山的是较轻便的运动鞋、旅游鞋和胶底布鞋。但如果是要爬野山,有一定高度,且有攀爬难度的山,则最好配有如下的装备:地图,指北针,头灯(含备用灯泡与电池),备用食物和水,备用衣物,太阳眼镜,瑞士军刀,火种,打火机,急救箱。
6、登向山坡时,上体前上倾,弯腰屈腹,稳步踏地前进。攀越岩石区要踏稳平整的岩块,攀爬陡坡岩石要抓稳有棱角支点的起伏处。学会两手攀握,一脚踏地和两脚撑地,一手攀登向上攀进的组合动作。
7、下山时,上体微微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后移,步速宜缓慢,步幅小而稳妥。
8、登山途中遇到路障的排除方法:①通过杂草地区采用高草拨分,低草踏压,藤草迈跨的方法前进。②穿过灌木丛区时,两眼环视,谨防头部被树枝钩扎。③越过山涧、水溪时,涉水步速缓慢,身体重心宜偏低。
9、选择爬山运动的患者,一定要预先经过体检,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应该到专科医院先做平台试验,通过运动试验确认适合这项运动并获得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后,爬山才能确保安全和有效;
10、着装要得当。应该穿软底鞋或运动鞋,衣服宜宽松一些。
11、最好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有组织的群体更好,以便随时相互照应。
12、糖尿病患者需要备用一些点心,以防运动中血糖下降过快时补充,并随身携带糖尿病患者登记卡,有利于旁人帮助时参考。
13、最好准备一根棍子或手杖,一则下山时用来防滑,二则下山时用来支撑,以减轻膝关节的负荷,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病患者更有益。
14、在爬山中,一旦感觉不适,应该随时停下来,休息后,根据身体反应再确定是否继续爬山或下山,决不能勉强支撑。
15、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病患者症状比较明显的,最好不选择爬山运动。体质孱弱或病后初愈,以及患有心血管病(如血压较高,冠状动脉有供血障碍而代偿功能较差)、头晕、胸闷、心悸的老年人均不宜参加登山活动。
16、登山活动前,需勘察(或查询)地形、地貌,了解山地结构和高度,探明险要地段,山岩和草木丛生地区。
17、山地如夹杂沙土、碎石、浮石和生长灌木等野藤植物,攀登时不可乱抓不牢固的草根或树枝。攀爬如不慎摔倒,宜面向草坡趴下作自我保护。
18、登山途中出现气喘、不可勉强登进,可在原地停歇,并作10~12次深呼吸,直至呼吸恢复均匀后,再慢速前进。
19、鞋要合脚(胶鞋和旅游鞋为好),不能穿高跟鞋,衣服要宽松(运动服和休闲服为好);对于天天上山锻炼的人来说,一双普通的圆口老头鞋并不是最合适的。从防止运动损伤的角度来看,建议大家选择一些鞋身轻便、弹性较好、减震功能较强的鞋子。鞋子轻便,就能使脚踝活动灵便,出现险情时便于控制身体;弹性好、减震好,是为了增加舒适感。建议有条件的读者可以购买防水透气能力好的运动鞋,因为这种材料一般都分量较轻,弹性有保证,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能穿系自如。
20、随身要带一些水或饮料,以免山上没有水;
21、天气不好时最好不要去爬山,以免发生危险;
22、下山时不要跑着下山,以免收不住脚发生危险;
23、爬山时身体前倾,但腰、背要挺直,避免形成驼背、弯腰姿势。
24、背包装填:
原则上越晚用到及越少用到的放最下面。
所有背包外面的绳子或外挂的物品要收好绳头,以免行进时绊到自己!
背包装填时要注意不要让背包凹凹凸凸的(尤其是背部的地方),这样重心很不稳,背起来会很累!
背包打好后要记住自己背了什么东西并记住每种东西摆放的位置,不要等到要拿东西时又得把背包整个倒出来!
背包打好时背上背包走一走晃一晃,看看重心稳不稳,或是背上有没有突出物,即背起来舒不舒服!如不行,就重新打包吧!)
25、上坡时不要走几步就停下来喘气,最好以等速度,不疾不徐地一直慢慢走,切忌经常休息,这样会耗掉更多体力。休息时间原则上不要久到让身体冷下来(大部分的说法是一个小时休息10分钟),否则容易着凉,且易使体力透支,尤其冬天时容易会抽筋!
26、休息时要面朝来处,记忆当地景物,并作好判图工作,确定是不是在预定的路线上,也可避免迷途时找不到退路!
27、下坡时,要慢而沉稳,切忌蹦蹦跳跳,不然膝盖软骨会受伤,造成永久性运动伤害!(下坡时可带护膝保护之)
28、行进间最好能保持前后在可见距离,以应付突发状况,避免个人迷途!
29、上厕所方面有几点原则:
路旁5米内不可放地雷!
营地及水源附近10米内不可上厕所!尤其是水源旁,最好翻过一个小棱线再上厕所,避免污染水源。
如在溪谷旁,要到下游处上厕所,带小铲子,请先挖洞再上厕所,完事后把卫生纸烧掉(以不会引发火灾为原则!),覆土埋好(卫生纸需三年才能腐化,所以最好烧掉!)——如能做到这点当然最好。
30、迷途后之应变方法(视具体行动情况仅供参考):
镇定精神,不要再乱走,就算有体力也不要自行寻路!
找避风处休息(但不可太隐蔽,以致别人找不到你!),拿出御寒衣物。
吹哨子,三声为一单位,如有人响应,要直接喊救命,不要喊我在这里!(可以在哨子中加点水以使哨音变尖,在树林中传得更远)
如无响应,休息一下,继续吹,并做过夜准备。
31、中暑或热衰竭
预防方法:避免穿太多衣服走路。要适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及盐分。
处理原则:到阴凉处休息,解开束缚(如第一个扣子、腰带等)。脸部潮红者(中暑)要抬高头部,擦拭凉水,降低体温;脸色发白者(中热衰竭)要垫高脚部。如患者清醒,可给予水分(可酌量加入盐巴)。
32、抽筋时可吃些盐分,坐下休息,等领队来处理(注意保温);扭伤或外伤,请就地(必须是安全无虞的地方)休息,等待领队及向导来帮你解决。
33、爬山一般选择清晨为好。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在满足解渴的基础上再适当多饮些水,或者在运动前10至15分钟饮水400至600毫升,这样就可以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了。饮料应选择含有适当糖分及电解度(并最好选择含有维生素C)的,以尽快减轻疲劳感,恢复体力。
34、先热身,后放松开始爬山锻炼时,切不可一上来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通常要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大强度,避免呼吸频率在运动中发生突然变化。锻炼结束时,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肌群能力,使血液从肢体回到心脏。
35、行前应注意气象预报,适时增减衣服。遇雨时在山上不可用雨伞而要用雨披,这是为避雷电,并防止山上风大连人带伞给兜跑。
36、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这一点感觉很重要,在山里,脚下的树墩和藤条特多,一不小心,常被拌个趔趄。如果你的平衡调节不好的话,很容易被它们绊倒。
37、要注意林区防火,观光沿途不能吸烟。爱护自然环境,不破坏景观资源;维护风景区环境整洁,不任意丢弃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