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打太极拳锻炼心里素质
太极拳刚柔相济,生机勃勃,而年轻人偏刚,遇事易烦躁、偏激。以外柔内刚的太极拳辅之,更能激发其辩证地处理事物的能力。练习太极拳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对一些脾气暴躁或情绪偏激的人有调和作用。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渐降低其强度,激烈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最终平静下来。
演练太极拳的两个基本要领就是“心静”和“体松”。所谓“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灌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存运动中的自然舒展,排除紧张情绪。人体的动静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只有做到安静自然,才能加强内气的运行,把人的精神、形体、气息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不断发展自己的意志水平。
精神是人的思维、心理变化、意志品质的综合反映,训练有素的技击家即使是猝然遇敌,也不会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而是灵活多变,泰然自若,克敌制胜。
太极拳技击同样要求进行精神气质的锻炼,大敌当前要有与敌争生存的英雄气概,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后发先至,“手起足落,足落手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势要欺人,神要逼人,艺要压人,快刀斩乱麻,头撞呀咬,肘打膝顶,拳打脚踢,全线出击,绝不留情”。
正如拳谚云:“不胜必因心胆寒。”技击中计谋施运化,霹雳走精神,心毒称上策,手脚方胜人,精神是统帅。无论力量的运使、速度技巧、战术的运用,还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
所以提高太极拳的技击能力,就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勇敢顽强果断机智的意志品质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
如何练好太极步
太极拳要求运动如抽丝,要求连绵不断,讲究其跟在脚,发劲于腿,如不能正确走好太极步是达不到以上的境界。太极步包括前进、后退和左右移动。
1、必须保持正确的身型、身法(即上虚下实)。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走路时要像鸭子游水一样,上体中正、安舒、沉稳,只有下肢运动。
2、迈步时须缓缓将重心移向一侧,其胯根内收,使腹部充实重心坐稳,然后缓缓提起另一侧腿,(必须由大腿蓄劲于膝,带动小腿,提脚跟,足跟自然下垂),慢慢迈出足尖由下垂变为上翘,足跟落地要轻点(迈步如猫行),然后过渡到足掌足尖,后身体有意识向下沉劲,重心稍压前腿,随后再重心后移做下面的动作。动作要点是速度不能有快有慢,无论下落和上翘,必须要有阻力感,不可随意,这样才能做到运动如抽丝,才符合如履薄冰的要求。
3、后腿向前上步时,必须把重心全移到左腿,并向下沉实后,才能缓缓提后腿。要防止重心还未移到位,后腿就蹬地上提。这样也保证了步伐的稳定性。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有哪些
练太极拳要求动作和呼吸的结合,练太极拳是慢动作,虽运动量不是很大,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于心脏功能。而且血液循环好了,可以将体内的废物顺利排出,肠胃蠕动加快,又可以提高消化功能,增强食欲避免便秘。
1、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2、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3、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