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区别有哪些?通常宝宝生病时,妈妈都想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的,以便做初步的治疗。通常细菌和病毒都可致病,但他们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症状也有所区别。那么,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一、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细菌特点
1、细菌是由真正的细胞构成的。
2、它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3、体积在 0.2~100 微米不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到。
病毒特点
1、不是由细胞构成的,而是由 DNA 或 RNA 的一个分子构成的,这个分子被包裹在一个 蛋白膜内,因此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基因信息。
2、它们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们能在进入生物细胞后增殖(生 物细胞包括细菌细胞和人类的细胞)。所以有一些科学家对把病毒归类为有机生物持怀疑态 度。因为有机“生物”就意味着有能力吸收营养,能自身繁殖。
3、病毒要比细菌小千百倍,它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按照通俗的解释就是,病毒就是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比细胞小得多。另外病毒因为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所以不能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繁殖,只有进入到别的动物的细胞, 寄生其中才能法制。病毒很多由简单的蛋白质构成。
二、如何根据原始初级资料判断上感病原:
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13、血象:病毒感染初期:WBC可轻度升高,但N多不高。细菌:一般二者均高,但有三种情况:
A、WBC升高,N不高;
B、WBC正常/稍低,N升高——多为阴性菌;
C、WBC升高,N升高——多为阳性菌。
分类比总数更有意义。
14、机查血象WBC分类与手工差异大,应以手工为更准确。
15、发热伴寒战——可能系细菌感染。
16、发热伴手足凉——可能是阴性菌感染(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败血症,要警惕。
17、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三、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1、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发病的病人。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喷嚏、流涕等卡他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细菌性感染脓痰是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多为细菌性感染。
5、白细胞计数,一般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而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见高。
6、对有发热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者,可给予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安乃近泰诺林等治疗。病毒性感染热势低,一般不超过38.5°,故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亦有所改善;但细菌性感染者热势高,多高于38.5°,服用同样剂量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较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7、病毒性感染伴随发热时多精神状态还不错,而细菌性感染伴随高热者往往精神状态不佳,嗜睡,疲倦。
8、病毒性感染咽部充血多成鲜红色,明显;细菌性感染则多为暗红色。
9、在治疗上,病毒性感染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往往效果不错,而细菌性感染者常需配合应用对症抗生素,才可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