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链球菌感染的原因
1、链球菌感染的原因
链球菌致病除与人体防御能力的降低、变态反应的发生、感染细菌的数量有关外,细菌对自然界的抵抗力,特别是与其所产生的毒素及酶的关系更为密切。溶血素(包括溶血素D、S)能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及血小板,对细胞及细胞内溶酶体膜均有作用。溶血素O作用于细胞膜的胆固醇,而心脏细胞含胆固醇较多,故溶血素O对心脏有特异毒性作用。
溶血素S则常作用于肾小球、关节内膜等处含有较多磷脂质的细胞膜,引起炎症。红疹毒素由噬菌体介导产生,可致皮肤发生红色皮疹,使表皮坏死脱落,还有致热作用及增强心脏、关节囊内膜、肾小球变态反应的作用。链激酶又名溶纤维蛋白酶,可溶解血块及阻止血浆凝固;透明质酸酶又名扩散因子,可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脱氧核糖核酸酶能分解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使脓液粘稠度下降;这些酶的作用均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因而增加了细菌对人体的侵袭作用。
2、链球菌感染概述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分2类:一类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脓皮病、肺炎等;另一类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链球菌感染为人类常见疾病,不仅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四季均可发生。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pneumoniae),存在于正常人体的口、鼻、咽腔,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方致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3、链球菌感染的症状
存在于呼吸道、肠道、阴道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链球菌可以不引起任何问题。偶然,链球菌在一个带菌者的一处发炎部位(如咽部或阴道)被发现,会被错误地确定为感染的病原。
最常见的链球菌感染是咽部的感染(链球菌咽炎),链球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咽痛、感觉不适、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和心跳快。咽部像鲜牛肉一样发红,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长大和触痛。儿童链球菌感染患者可发生惊厥。4岁以下儿童,唯一的症状可以是流鼻涕。在链球菌感染时,咳嗽、喉部发炎(喉炎)和鼻塞不常见,此类症状提示另外的原因如感冒或过敏。
链球菌也引起严重的皮肤感染,但引起脓肿者罕见,感染还有倾向扩散至皮下深层组织引起蜂窝织炎,链球菌感染的症状有时发生发热、发红的斑疹称为丹毒(圣安东尼红肿);链球菌单独或与葡萄球菌一起也可播散到皮肤的表层,引起结痂和成簇的皮疹(脓疱病)。
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链球菌感染有的只根据其临床表现即可确诊,如丹毒;有的则需对感染部位分泌物及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方可确诊;检测细菌毒素及酶等抗原物质致使患者产生的相关抗体,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酶等血清学检查对诊断甚有帮助。
感染者在急性期卧床休息时,要给予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有必要,如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立即给予大量抗生素,青霉素者优先。对于那些对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新生儿脑膜炎的患者,大剂量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疗效更好。不管选择药物,疗程不应少于10天。
链球菌咽炎和猩红热患者一般于2周内明显好转,即使没有给予治疗。然而,在年幼儿童抗生素能缩短症状持续的时间和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如风湿热。亦能有助预防细菌扩散感染中耳、鼻窦、乳突及其他的人。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抗生素常用口服青霉素V,应在症状出现后尽早开始。
链球菌感染怎么预防
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一般措施可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根据其年龄、发育状况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要积极防治佝偻病等营养性疾病,因其与肺炎的发生及治疗效果均有较密切的关系。孩子要多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由于细菌常经由飞沫传播,在家人或周围儿童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要尽量让小儿少与他们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是特异性预防措施。
最常用的是7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7)。虽然PCV7在各个年龄段都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其注册使用的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小于2岁儿童接种需要在2、4、6月龄和12——15月龄各接种1剂;2——5岁且具有患严重肺炎链球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儿童(如镰状红细胞病、脾脏损伤或无脾、艾滋病、慢性心肺疾病,或具有影响免疫功能的其他疾病的患儿)也需要接种,接种的次数取决于儿童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