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运动可防癌
适量运动可以降低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世卫组织发布的《全球运动促进健康建议》说,年满18岁以上的人,如果能每星期坚持两个半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其患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将显著降低。5~17岁年龄段的人,如果每星期坚持1个小时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可以减少日后患某些疾病的风险。
世卫组织指出,不运动或运动不足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估计全世界每年有约320万人死于不运动或运动不足引起的各类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中低收入国家每年就有260万人因此死亡。(辛 桦)
过度锻炼会变傻
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对人体而言,运动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了。
最近,美国神经科学家贾斯廷·罗德在研究中发现,那些运动成瘾的老鼠大脑反应比运动量正常的老鼠迟钝。该报告发表在《神经科学》和《行为神经科学》杂志上。罗德指出,“运动虽然对大脑有益,但也应该适可而止。”
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运动时能源物质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枢神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局部酸性产物的堆积等不仅影响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遏制神经的活动,使脑机能下降。
有研究显示,短期大强度运动使大脑皮层活动减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则使广泛的脑组织兴奋性降低。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而出现机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其表现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叶洁斯)
健身别选小河边
在小河边锻炼要当心,潮湿的地方寄生着大量真菌,若不注意,会对健康带来影响。
春天到了,由于气温的升高和潮湿的环境,树木花草和水池边无疑成了真菌良好的培养基。真菌通常在湿度50度、温度11℃以上就可以快速地繁殖生长。真菌主要依靠产生的孢子进行繁殖,而孢子一旦吸入体内,就会对呼吸道产生影响,最大的危害就是引发气喘。此外,还能引起慢性疲劳、关节疼痛、皮疹、腹泻、结膜炎等病症。尤其是老年人在这些地方锻炼身体,如慢跑、做体操、打太极拳等需做深呼吸的活动,容易吸入过量的真菌孢子,导致身体的防御系统无法负担而引发疾病。(陈锦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