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糖尿病并发症症状
1.1、口渴、咽干
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有些人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
1.2、疲乏无力
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故有严重疲乏无力。周身发胀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1.3、腹胀便秘
可能是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
1.4、头痛头晕
两种情况易发生头痛头晕:血压高和低血糖。
1.5、双足麻木
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1.6、皮肤变色
双足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显示足部缺血。严重足部缺血是足部发生肢端坏疽的信号。皮肤脱屑: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
1.7、视物不清
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而视物件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白内障。
2.1、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2.2、心脏病变
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2.3、糖尿病肾病
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2.4、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着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2.5、神经病变
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2.6、眼部病变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中药静点、口服、外洗并配合穴位按摩,可使患者下肢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并能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2、糖尿病足
对糖尿病足采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使患者创面愈合率达85%以上,使糖尿病足截肢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7.3%降至1.7%。
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使用中药滋补肝肾、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等治疗,可以帮助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明显提高视力。
4、糖尿病性心脏病
对糖尿病性心脏病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活血和理气的中药辨证施治,可明显改善患者胸闷、憋气、心悸、气短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
5、糖尿病性肾病
对糖尿病性肾病采用中药分期辩证论治,分别采用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健脾补肾、化瘀通络、调补阴阳、通腑泻浊等治则治疗,可使患者尿白蛋白明显减少,肾功能明显改善,明显延缓了糖尿病肾病肾衰的进程。
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危害
1、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的并发症。这一类危害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2、糖尿病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
3、对肾脏的危害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怎样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积极治疗糖尿病
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自我监测、教育及心理疗法。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
2、积极治疗血脂异常
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
3、适当的运动
对降低血糖、血脂、有效的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合并症有较好的作用,应长期坚持锻炼。运动方式应采取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不要做短时间需要爆发力的运动,如赛跑、举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