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糖尿病人监测血糖是常有的事,但是你做得对吗?监测血糖也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那么, 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介绍监测血糖的7个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1、监测血糖的频率:
第一步要了解自己的血糖基本情况,需要每天测定,可跳着选择。例如,第一天测定早晚餐前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第二天测定早中餐前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第三天测定早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第二步是待血糖控制平稳、熟悉自己后,减少监测频率,每周监测2-3天;最后在血糖控制达标后,在不随便改变饮食配比的情况下,每周测定2-5次血糖,可选择不同时点。
2、血糖监测时间的选择:
血糖变化受三餐的影响,降糖药也常随各餐服用,想知道剂量是否合适,就应该监测三餐前后的血糖,包括晚上睡前,甚至凌晨2:00-3:00(全天血糖最低点)。除此之外,遇到会影响血糖变化的情况时,也需测定血糖,如有低血糖症状(如饥饿、心慌、出汗等),应及时测定血糖,指导进一步的药量调整。
在空腹及餐前血糖未降低至6.0mmol/L之前,以测定餐前血糖为主,可选择三餐前和晚睡前检测。在空腹血糖基本达标时,须注意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采血时间。
空腹血糖是指睡眠状态下不进食不服药超过8小时所测量的血糖,而且要在早上9点前,如果当晚熬夜但未进食也不能称为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时算起的两个小时,检测时间应该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前后15分钟,太早或者太晚对结果都有影响。
对于血糖不稳定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夜间两点的血糖,因为人的血糖在这个时候是最低的,对于用药的患者来说最容易在此时发生低血糖,一旦发现夜间低血糖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需要住院治疗。同一个人同时两次采血结果也可能不一致,第一次患者由于疼痛产生紧张心理使得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第二次血糖瞬间升高产生差异。
3、采血部位选择与消毒方法:
通常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均选择采指血,部位应选择指腹两侧,避免直接从指腹或指尖采血,减少这些高敏感、常用部位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并减轻痛觉。
采血部位的皮肤消毒,最好用75%的酒精,用消毒棉球或棉签蘸敷,由拟采血点中心向外扩展涂于局部皮肤即可,大约需要1-2厘米直径的区域。消毒后稍等数秒,待皮肤自然干燥即可采血。不宜用带颜色的消毒液,因其容易干扰血糖测定值。无消毒液时,可用清洁液或肥皂清洗采血部位,并用清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也行。消毒湿纸巾不可靠,一是消毒作用不够强,二是不能像清水一样把局部的污垢冲走。
4、取血要自然滴落到试纸上:
要等血糖仪的可滴血的标志出现了才能采血,否则将不能显示结果;刺出血液后轻轻地将血滴落到试纸上,不要拿手指直接去涂布,手上带有一些油脂,会影响血糖仪的正确读取;血液滴到试纸上后,不要再去涂布或再滴血到上面;拿试纸时,手指不要碰到采血区;采血量的多少也会影响结果,采血要让试纸一次吸饱血,一次就要采集到适量的血,过量或者血量不足都会影响结果。
如果血糖仪要求擦掉底纸上多余血液的话,那么必须用指定的擦拭物(例如棉球或消毒棉签),注意不要将棉花球上的棉纤维落到试纸检测区域,以免血糖的读数偏低。
5、试纸要保存好、不变质:
试纸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所有问题中最关键的,绝大部分的检测误差都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变性所引起。很多血糖仪测试血糖的原理是血糖试纸上的酶(氧化酶或已糖激酶)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并显示颜色,血糖仪分辨后显示读数。
血糖仪本身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试纸条就会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试纸条的储存是很重要的。如避免潮湿,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手指等不要触摸试纸条的测试区,购买试纸条时有效期一定要长等等。
6、血糖仪要定期清洗:
为了保证血糖仪正常准确地工作,要定期用厂家提供的标准葡萄糖液对血糖仪进行校验。如果您的血糖仪可以进行清洗的话,最好定期清洗,清除掉积聚的血液、灰尘或者棉球的绒毛。擦拭时不要使用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剂,以免损伤其光学部分。
需要调码的血糖仪在使用时要注意代码与试纸条代码一致。测试前应核对、调整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条包装盒上的代码相一致。在使用前您应当注意一下试纸的保质期是哪天,注意试纸上有没有颜色变化。另外,在试剂保存上,应该注意避光,并且在每次用新一批试纸前都应对血糖仪进行校正。
7、测血糖前,不适宜大量服用维生素C:
不少血糖偏高的人使用尿糖试纸来监测身体状况,尿糖检测经常会受到饮食和药物的影响。如果短时间内服用了较大剂量的维生素C,超过人体需要量的维生素C就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会和尿糖试纸中的药剂发生反应,从而得到假阳性的检测结果。以此来安排每天的饮食和运动,就有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
以上介绍的监测血糖的7个注意事项,糖尿病人你知道了吧,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