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监测血糖时应该怎样正确采血?影响血糖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采血的方式。糖尿病血糖监测关键在于正确采血。那么,监测血糖时应该怎样采血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解说吧。
一、采血存在的误区:
据《健康时报》报道,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更好地测血糖,都购买了快速测血糖仪,只要对着手指轻轻一扎,就可以测出血糖的高低。但有些人在采血时,为了使血更快地滴到试纸上,会用力挤压扎针的部位,将血挤出。其实,这种用挤压扎针部位采血测量血糖的方法会导致血糖的测量结果偏低。
临床中,采用一扎一挤的方式采血的患者,测量血糖的结果一直都显示正常,直到出现了一些心血管的并发症,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血糖比平时测量时高出很多。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患者在采血过程中过分按摩和用力挤压针扎部位,这时不仅会挤出血,还会挤出一部分皮肤的组织液,对血液标本造成稀释,使得血糖的测试结果偏低。
二、采血的正确方法:
注意时间
采血时间要及时血液采集的时间对结果也有影响。如空腹血糖是指睡眠状态下不进食不服药超过8小时所测量的血糖,而且要在早上9点前,如果当晚熬夜虽未进食也不能称为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时算起的两个小时,检测时间应该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前后15分钟,太早或者太晚对结果也有影响。
对于血糖不稳定的老年人,尤其要特别注意夜间两点的血糖,因为人的血糖在这个时候是最低的,对于用药的患者来说最容易在此时发生低血糖,一旦发现夜间出现低血糖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同一个人同时两次采血结果也可能不一致,第一次患者由于疼痛产生紧张心理使得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第二次血糖瞬间升高产生差异。
注意采血的时机
采血时要注意,要等血糖仪的可滴血的标志出现了才能采血,否则将不能显示结果;拿试纸时,手指不要碰到采血区;采血量的多少也会影响结果,采血要让试纸一次吸饱血,一次就要采集到适量的血,过量或者血量不足都会影响结果。刺得深浅也要注意,如怕疼针刺得浅,采集的标本往往不足,易造成血糖偏低。
采血的部位
监测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应首选无名指末端。取血部位一般为手指尖,采血时手心向下,采血手指在下,其余手指上翘,点刺处应处于手指最低点,使血珠与手指形成切面。需注意,在一段时间内应相对固定在一个手指指端采血,以便准确判断血糖值。
采血部位轮流采血糖尿病患者不要长期扎同一个地方,以免形成瘢痕。我们把手指分成三个部位:手指尖、指尖左侧、指尖右侧,采血时单日从左手手指取血,双日从右手手指采血,每日依此顺序分别从小拇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同一部位采血,通过这样安排,来分轻每个手指被针刺痛的负担,为针刺过的创口增加一定的恢复时间,采血笔刺入的深度要保证能轻轻捏一下指端,血液能自然流出,确保测试血糖值的准确性。
采血后要消毒
采血完成后用75%酒精消毒皮肤,为保证血糖值的准确性,消毒点完全干燥后用血糖仪配备的一次性针头刺破皮肤2~3毫米,血液自然流出,使血珠与试纸上的标图相符。
三、冬季手指不出血怎么办?
在家测血糖,不少糖友会碰到手指不爱出血的问题。冬天一来,气温下降,血管收缩,指尖采血更吃力。该怎么应对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护师胡玉华建议糖友,手臂下垂15秒,另一手从手腕向下捋,或者甩手、搓手半分钟左右,都可以使指尖的末梢血管充盈,方便采血。
有些老年糖友末梢循环差,这种办法无效,还可以用第二招——用热水泡手。让家人准备一盆40摄氏度的温水,将手指浸泡5分钟。随着手的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就可以采到血了。如果长期采血困难,可以考虑用些活血化淤的药物,改善微循环。
专家提醒,冬季寒冷,不要在从户外刚回到室内就测血糖,最好在室内停留一段时间再查,采血成功率会高。有些糖友一时采不到血,一着急就使劲挤,这样做不可取。由于用力挤出的血液里带着组织间液,会稀释血液,导致血糖测量值偏低,影响对病情的正确判断。
正确的采血方法是:选择无名指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因为手指两侧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在这个部位采血不仅不痛,而且血量充足。采血笔要紧贴皮肤,采血笔里插采血针的套子底部可以垫一点东西。针刺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让血慢慢溢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