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打胰岛素会依赖成瘾吗?很多糖尿病患者听到要注射胰岛素就比较抗拒,一是认为自己的病情难以控制了才打胰岛素,二是觉得一打了胰岛素有依赖性,以后就离不开了。那么,打胰岛素会依赖成瘾吗?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一、对胰岛素的误解:
对于1型糖尿病和中晚期的2型糖尿病要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以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但是,很多病人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是“激素”,打了以后就要一直打下去,会对胰岛素产生“依赖”,就象毒品上瘾一样,对胰岛素有相当的恐惧感,大有“谈虎色变”之势,对打胰岛素能拖则拖,宁愿吃4、5种降糖药也不愿打胰岛素,结果不仅血糖控制不好,肝肾因降糖药物的副作用发生了损害,这时候在打胰岛素的话,对自身脏器的保护作用已大大减少,胰岛素也不能在短期内撤除,更让人产生胰岛素会上瘾的误解。
专家指出,其实胰岛素并无成瘾性,有些病人需要终身注射是治疗疾病的需要,因为这部分病人的胰岛功能已经完全衰竭了。是否需要终身注射或者注射多少胰岛素,需要医生对患者的胰岛功能作出全面的评估。
对于Ⅰ型糖尿病和胰岛功能很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及时接受胰岛素治疗,否则后患无穷。如果在必需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往往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度昏迷、严重感染等急性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慢性并发症。医院急诊室经常会紧急收治这类因为急、慢性并发症导致生命垂危的糖尿病患者。
二、什么情况下要打胰岛素?
糖尿病病人要不要一辈子打胰岛素治疗,要视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而定。要做出判断,首先要进行胰岛功能(即血胰岛素、C肽水平)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测定、精氨酸试验,甚至家族糖尿病基因筛查等检查,以明确所患的糖尿病是什么类型的。
1、1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由于自身免疫破坏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的胰岛功能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确实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这种类型多见于25岁之前发病、体型消瘦、多次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年轻糖尿病患者。对于他们,由于自己的胰岛B细胞几乎完全遭到损伤,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是维持体内血糖稳定和代谢平衡的必要方法。因此,应坚持终身打胰岛素。
2、2型糖尿病患者
对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会对胰岛功能进行评估,如果胰岛功能确实已经衰竭或是有了衰竭的趋势,则会建议胰岛素治疗。有很多多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不能控制的患者仅使用少量的胰岛素即可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减轻自身胰岛的负担,让其得到充分的休息,还有助于胰岛功能的修复和恢复,胰岛素注射可在使用一个阶段后逐步撤除,仍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
再者,相对于口服降糖药来说,胰岛素的副作用是最小的,因为胰岛素本来就是人体内存在的内分泌激素,只不过糖尿病患者的分泌量远远小于正常人,需要找“外援”而已。早期使用胰岛素,不仅保护了自身的重要脏器,延缓慢性并发症,而且还避免了胰岛素所谓的“瘾头”。
3、妊娠糖尿病患者
最后一类糖尿病是妊娠糖尿病,这是只有育龄期妇女怀孕后才出现的一种类型。对于这种类型,虽然国外有不少选用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等口服药的尝试且表明了其对母体和婴儿是安全的;但我们国内由于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担心口服降糖药对胎儿的影响,指南仍推荐只能选择胰岛素治疗。但在产后,要复查糖耐量试验和胰岛功能,对糖尿病重新分型,多数人纳入2型,可以用口服药控制血糖。
三、正视胰岛素有利于控制糖尿病:
因此,在降糖治疗中糖尿病的病因分型诊断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基础。广大糖尿病病人对于医生给您的打胰岛素的建议可以坦然接受,因为这一阵要打胰岛素并不意味着就得一辈子打胰岛素,打胰岛素并不像注射毒品一样会“上瘾”。
反而,如果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及时打胰岛素,让自己的胰岛B细胞“休息休息”,倒有利于保护您的胰岛功能,促进它们修复。这样,过几个月后再吃口服降糖药,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岛素的剂型、给药方式和给药途径都有了长足发展。目前胰岛素有超短效,短效,中效和长效剂型,针对不同的病患可以一天注射4次,3次,2次和1次,可以单独使用、放入胰岛素泵中或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运用灵活机动。
除了皮下注射外,口服的,雾化吸入的,皮下埋植的胰岛素也在研发之中。胰岛素的使用将会越来越方便,灵活机动,可以为不同患者的需求“量身定做”,给病患带来更多的益处和更小的痛苦和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