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餐后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1.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本身有关
糖尿病病人由于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高峰延迟,餐后血糖往往明显升高,如果病人合并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则餐后高血糖会持续很长时间。
2.餐后血糖高与病人对餐后血糖的忽视有关
大多数病友在监测血糖时,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很少监测餐后血糖。由于缺乏对餐后血糖的监控,也就很少有针对餐后高血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控制饮食、运动或使用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等,从而导致一旦医生要求检查餐后血糖,往往就发现自己的血糖高得惊人,且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升高。
3.餐后高血糖与病人的饮食有关
一天中的餐后血糖以早餐和午餐后血糖升高最为明显,这除了与早晨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肝脏产生大量的葡萄糖有关外,可能还与病人早餐的质、量、烹调方法有关。有些病人早餐喜欢喝稀饭,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在水中溶解,进食后能广泛与消化液接触而易吸收。另外,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故早餐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
4.餐后血糖过高与病人用药不当有关
一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有明显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但一直都在使用长效的胰岛素促泌剂(如优降糖等药),这类药物由于起效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改善糖尿病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和减轻胰岛素抵抗,故往往很难控制餐后血糖。部分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时,主要是用中、长效的胰岛素,而不是结合用起效快的短效或超短效的胰岛素,故餐后血糖也容易偏高。
餐后高血糖是如何产生的
正常人进餐后10分钟血糖开始升高,进餐后1小时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7.8mmoI/L,2~3小时回复到餐前水平。正常情况下,全天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5.6mmoI/L,这种精细的血糖调控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反应来调节。
由于早时相胰岛素释放减少,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减弱,肝糖原分解和肝肾糖异生增加,造成餐后血糖的持续升高(》7,8mmoI/L),在餐后2小时达到峰值,同时因为胰岛素抵抗,患者血糖清除率明显降低,更加重了餐后血糖的升高。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餐后高血糖
1、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
食物类别要多样化,但吃了土豆、红薯、山药、水果时要减主食。
2、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精米和精面的摄入量
如白面包、白米饭、白馒头等,每天最好不超过主食的1/3,少吃各种粘性的淀粉食物如糯米、年糕、元宵、粽子等。
3、糖尿病患者要常食粗粮
用粗粮杂豆、薯类替换白米白面,或把它们和白米白面混合烹调。黄豆、黑豆和豆制品不是粮食,它们只能替代肉;而红豆、绿豆、芸豆等含淀粉豆类可部分替代主食。
4、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食用1斤蔬菜
其中绿叶蔬菜要占至少一半,并注意少油烹调,有助于抵御饥饿。
5、糖尿病患者每人每天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
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6、糖尿病患者要经常在进餐时多吃坚果
坚果可以提供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但要控制量,选择非煎炸少盐产品,在用餐时吃,坚果起到促进饱腹感和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