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特征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早。与欧洲相比,中国中青年糖尿病患者(30~69岁)患病率较高。我国2型糖尿病的诊断年龄平均是55岁,低于西方的58岁,40岁以下诊断的患者高于美国和欧洲。
我国糖尿病患者比欧美人瘦。在同样的BMI或腰围水平,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有较多的内脏脂肪,比白人多3%~5%。研究显示,白人BMI为30公斤/米2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与中国人BMI为25公斤/米2的人群类似,表明中国人发生糖尿病的BMI较低。
餐后高血糖的比例较高。糖尿病患者可能单纯空腹高血糖,也可能单纯餐后高血糖,还可能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增高。与欧洲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的比例35%相比,国人餐后血糖增高的比例为45%。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含糖类高。尽管中国人饮食结构近年来有较大的调整,脂肪和肉食增多,但和西方国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20%~30%相比,中国人主食吃得较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约占60%~70%,脂肪、蛋白质摄入相对较少。
2.1、多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2、多饮
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尿量增加,体内水分丢失,患者感觉口渴思饮,饮水量增加以补充水分,这一症状是自我保护性的。若尿量增加,而患者无口渴饮水的欲望,则易发生高渗状态或高渗性昏迷。
2.3、多食
糖尿病的患者常常会有饥饿感,并且食欲姣好,食量也大。
2.4、体重下降
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3.1、遗传因素
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特点,即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2、免疫缺陷
糖尿病是由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免疫性胰岛炎以及选择性胰岛β细胞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自身出现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抗体会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3.3、病毒感染因素
许多可虚假怀疑病毒也会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的感染,而且糖尿病的流行,往往是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3.4、肥胖
人体脂肪分布的腰臀围比例与胰岛素抵抗密切关联,比例愈大,抵抗俞明显,充分反映以腹部脂肪增多为主的向心性肥胖是引起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1、导致胰岛功能衰竭
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出现高血糖,将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和病情进行性恶化。
2、引起消瘦、乏力、抵抗力降低
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不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是从尿中大量丢失,机体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结果导致全身消瘦、乏力,机体免疫力下降。
3、导致各种血管、神经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及神经(主要是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怎样才能预防糖尿病
肥胖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并逆转的,肥胖改善后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通过合理的膳食、合理的运动达到能量、营养元素的供需平衡,维持正常的体态。一般谷薯类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占全天热量的50%~60%;肉蛋乳类提供的蛋白质,占全天热量的15%~20%;油脂类提供的脂肪,热量一般不超过全天的30%;蔬果类提供热量较少。
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均衡,需尽量避免高热量饮食。1瓶500ml的可口可乐,热量是200千卡,相当于3个多小馒头,需要快走20分钟、慢走近1小时方能消耗完全。
运动可以增加热量支出。一个65公斤体重的人慢走1小时消耗的热量是255千卡,快走1小时消耗的热量是555千卡,而开车1小时消耗的热量仅为82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