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有哪些?秋冬是肠胃病多发的季节,有些糖尿病人会出现腹胀、胃痛、呕吐等症状。这时糖友要小心了,有可能是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早期症状,糖友要尽早确诊排除。那么,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是由于胃排空障碍而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状。其根本原因不是胃真的瘫痪了,而是胃运动功能下降。在正常情况下,当食物进入胃时,胃能膨胀以容纳食物,同时胃又有很强的收缩力和蠕动力,将食物排送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这种排空运动除了肌肉运动,还受自主神经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如病情控制不好,除了周围神经发生变性外,支配胃排空的自主神经也会发生退行性变。支配胃排空的神经变性使胃紧张性收缩和蠕动发生障碍,减慢食物的排出,使食物在胃内潴留,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胃轻瘫。
二、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
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存在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由于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可有反复胃石形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烧心等),严重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胃部的异常除可导致上述症状外还可引起小肠和结肠排空异常,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具体表现为:
1、疼痛
这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导致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复杂。病因包括受寒、气滞、血瘀等。
2、气胀
这也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脾胃运化失职,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导致气胀。
3、食胀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肠胃蠕动过慢,都会导致食胀。
4、舌淡无味
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导致脾虚,都会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
这是肝胆受热产生的典型症状,是胆气上泛的表现。西医检查规类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三、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检查、鉴别与诊断:
(一)、检查
1、闪烁扫描技术:始于1966年,用99mTc和111In双标记的固体和液体试餐,可测定各个时间的胃排空率(GERS)及胃半排空时间(GETl/2)。正常人液体食物的胃半排空时间为30~45min,固体食物为60~110min。在进餐后胃排空开始之前一般有1个排空极少的迟滞期,此期相当于将食物研磨到能通过幽门的细小颗粒所需的时间。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和迟滞期都明显延长,故本法为胃排空测定的金标准。
2、胃肠测压技术:胃肠测压技术主要用于胃肠收缩功能的检测,包括收缩活动发生的时间、收缩强度、收缩频率、收缩的协调性等,可称为胃肠收缩活动测定的金标准。胃肠测压可采用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和气囊测压系统,以前者应用较广。此外,还有采用固态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的动态胃肠压力监测记录系统,可进行24h以上连续胃肠测压。
3、超声检查技术: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可动态观察液体胃排空、胃蠕动及消化食物通过幽门的情况,能多次重复进行。
4、胃电图描记技术:对胃动力和胃排空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可作为糖尿病胃轻瘫的一种重要过筛试验,也能用于观察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前后的科研对比。
5、放射学技术:通过测定不被消化且不透X线的固体物质排空(包裹着的聚乙烯小丸)可得到消化间期运动的间接资料。
(二)、鉴别
1、胃下垂:患者常有腹胀及上腹部不适;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以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
2、慢性胃扭转:慢性胃扭转病人常有非特异性症状如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烧灼感、上腹胀满或腹鸣,多于餐后诱发。尽管病人很少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但内镜检查常可发现食管炎。间断性胃扭转的疼痛与急性胃扭转相似,但程度轻,正因其短暂性的特征,常被误认为是胰胆道起源。对于有食管旁疝的病人发生间断性上腹疼痛,特别是伴有呕吐或干呕者应考虑慢性间断性胃扭转。
(三)、诊断
糖尿病患者,如呕吐宿食、空腹时腹部有振水音,即可疑诊糖尿病性胃轻瘫。胃肠钡餐检查时,钡剂在4小时后仍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胃镜检查见胃腔大量宿食潴留均为本症之佐证;核医学相关技术测定胃排空可进一步诊断。应注意与器质性胃潴留鉴别。
以上就是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介绍了,现在你知道了吧。糖尿病人要确诊,除了对应症状外,最好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