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疾病就是由两种原因所引起的。第一是外界病毒的入侵,第二就是自身免疫功能的衰退和失调,才会导致各种身体不适的状态出现。相对于外界病毒偶尔的杀伤力,其实内在的病原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究竟内在是如何治病的呢?
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疾病就是由两种原因所引起的。第一是外界病毒的入侵,第二就是自身免疫功能的衰退和失调,才会导致各种身体不适的状态出现。相对于外界病毒偶尔的杀伤力,其实内在的病原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究竟内在是如何治病的呢?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被我们称之为内源性的严重疾病在不断地出现,包括各种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与外源性疾病不同,这些病的共同特征是它们与人体外部的细菌、病毒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人体内部自身机能的失调或免疫功能的下降引起的,并且无法靠杀菌、消炎来获得治疗。
这些内源性疾病无一不和一个生理概念相关——人体酸碱度。
体液的酸性危害健康
人的体液和其他任何液体一样,都有酸碱之分。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对体液酸碱度的要求十分苛刻,因年龄、地域、人种的不同而差异,但大致在7.3左右。在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下,细胞能正常工作。运转生命的活力。但是当体液的酸碱度超出了细胞的容忍范围,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就难以为继,细胞机能的缺失导致了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受损,器官和组织功能的损伤引发了困扰现代人的内源性疾病。体液的酸化对于细胞而言。就像把一个习惯在平原地区作业的人突然调到青藏高原工作,其工作的效能必然下降。这就是浅显的酸碱度为何影响健康的原理。
以糖尿病病理为例,得病时,胰脏细胞本身并没有发生病变,而是血液和体液变酸之后,胰脏细胞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因此影响了胰岛素的效率,形成了糖尿病。日本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人体的体液pH值每降低0.1个单位,胰岛索的效率就下降30%!
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显示:健康状态下的人体酸碱度为7.35-7.45,并随着人体的衰老而逐渐降低。当体液酸碱度低于7.35时,人体很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继续下降,低于6.9,人就会变成植物人。只要再下降0.1个单位,人的生命也就会立即中止了。可见酸性体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健康→酸亚健康→酸+→疾病、酸++→死亡
此外,酸碱度对人智商的影响也是决定性的。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者智商较低,碱性偏高则智商较高。国外科学家测试了42名6至13岁的男孩,结果表明,大脑皮层中的体液pH值大于7.0的孩子比小于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倍之多。他们将人体酸碱度称为智商的“化学标记”。
近20年各方的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缺陷或遗传的原因可能导致人体体液的天然偏酸,并引起了上述内源性疾病;但是这个比例很小更主要的致病原因还在于人类生存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其中人们生活中的食物资源丰富以及饮食结构改变是产生内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饮食的酸碱性
饮食对人体健康的核心影响就是对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改变体液pH值的,或者说是增加体液趋向酸化的压力;从而造成细胞生存的内外环境改变。不同程度影响各种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用世界著名医学博士、日本专家莜原秀隆的一句话讲:“人体体液的酸化是百病之源”。
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食除了为人体提供基本的营养物质外,其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集中在对体液酸碱水平的影响。因为在常温下能够严重影响生命活动基础的生物化学反应的因素就只有酸碱水平,体液酸碱水平的轻微变化,就会影响到酶促反应的效率。这个效率就反映了人体清除病害的效率,当清除病害速度快过被病毒破坏的速度时,疾病就会被克服,健康就会恢复;相反,当清除病害速度慢过被病害破坏的速度时,疾病就逐渐严重,最后夺走人的生命。
为了体现饮食对人体体液的影响;我们将食物分为碱性食品、中性食品和酸性食品,将饮用水分为弱碱性水、中性水和酸性水,这是指某种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后其产物人体体液酸碱水平的影响;饮食促进体液趋向碱性的叫碱性食品;促进体液趋向酸性的叫酸性食品。从化学角度分析,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呈碱性,是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占主导量的钾、钙、钠、镁等阳离子元素;呈酸性,是因为占主导量的原素为磷、硫、氯、碘等阴离子。饮用水亦然。
要注意的是:生理上的酸性食品和酸味食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用简单的味觉来判定的,而是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例如柠檬汁是酸味食品,但是它却是生理上的碱性食品,因为柠檬汁富含钾元素,在被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后对体液的贡献呈碱性;而皮蛋是碱味食品,但却是生理上的酸性食品。一般来讲,几乎所有的蔬菜是碱性食品,水果、果仁、牛奶处于中性。谷物、油脂处于中性偏酸。按食物对体液酸碱水平趋向碱性的贡献,可以排列如下: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谷物、油脂>肉类。饮用天然水是弱碱性的,纯净水和矿物质水是酸性的。以优质水源为原料生产的饮用天然水含有天然的钾、钙、钠、镁、铁等人体必需矿物元素,因此pH值在7.3左右,为人体吸收之后,对体液的呈碱性贡献。
纯净水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去离子、离子交换或者反渗透等净化手段,将水中的矿物阳离子全部去除,但硫、磷等阴离子却得以保留,因此呈现的是酸性,pH值一般为6.0,或者更低,已经比人体死亡状态下的pH值更低,有的甚至低于国家酸雨指标(5.6)。
矿物质水尽管人工添加了矿物质,含有了钾、钙、钠、镁等矿物阳离子,但依旧是酸性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它是在酸性的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的,第二,人工添加的含氯化钾、硫酸镁等矿化液是酸性,这些酸性的人工矿化液在水中分解,产生钾、钙、钠、镁、铁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并且这些酸性离子占据了主导量地位,因此矿物质水的酸度可能比纯净水更低!
水是人体需求量极大,且是少数进入人体后能直接被消化系统吸收的物质,它直接参与了人体酸碱度的构造,对人体酸碱平衡影响相当大。因此尽量少喝纯净水和矿物质水。
其实关于饮用水的酸碱度问题,国际卫生组织早就有了相关的建议。其划定了健康水的三大标准:一、没有污染,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硬度适中;二、含有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三、生命活力没有退化,呈弱碱性,小分子团水,活性强。这三点中有两点直接与水的酸碱度有关。第二点是饮用水呈弱碱性的必要前提——拥有天然的阳离子矿物元素;第三点则直接说到了弱碱性的要求。二、三两点其实是内在统一的,说的是同一个问题——弱碱性。可见饮用水的弱碱性状态是多么重要。
弱碱性也是饮用水等级的分水岭。我们大致可以将饮用水分为“安全水”和“健康水”两个层级。满足了三大标准中第一条标准的,可以称为“安全水”,它追求的是卫生,不短期致病。纯净水和矿物质水属于这个层级。但是要提升一个等级成为“健康水”,则需要是弱碱性水,即天然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再谈酸碱体液的影响
人类生命的过程就是通过代谢糖类、脂类、蛋白类类及核酸类物质获得生命所需能量和产生酸性代谢物的过程,产生酸性代谢物是生命活动的必然,酸性代谢物对人体各种组强器官不利影响的累积,正是人类疾病和衰老的内在关键因素之一。人的衰老和衰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体液的酸化过程。
尽量减少酸性代谢物的影响是人体保持健康的核心要素。而饮食是影响体液酸碱的最重要因素。任何一餐不健康的饮食对人体的影响都会在日后的生命进程中表现出来。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上注意酸碱食物的搭配以保证每餐的食物总体对人体体液产生趋向碱性的作用至关重要。
此外,运动出汗、生活规律也是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保持弱碱性体质是长寿的秘诀。保持弱碱性体质有如下好处:①肌肉弹性好,皮肤皱纹少,推迟人衰老;②维持高效疫力,病毒、细菌难张狂,得肿瘤癌症机会微;③不容易发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