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医平安度夏策略

2019-07-08 22:24:17浏览:69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进入了闷热的夏天,在炙热的阳光暴晒下,人会开始觉得燥热不适,这种燥热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更会影响到健康,让人心烦气躁、汗

进入了闷热的夏天,在炙热的阳光暴晒下,人会开始觉得燥热不适,这种“燥热”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更会影响到健康,让人心烦气躁、汗流浃背、没有食欲、口渴不适,而且夏天不仅是中暑、胃肠疾病的高发期,在英国还被称为“肾结石季节”,更是一年中除了春季以外的精神疾病的第二个高发期。所以,大家想要健康舒心的度过炎热夏季,应注意以下八大养生策略。

第一,补水和补钾

在夏季,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很多人会感觉到很容易出汗,总觉口渴,喝水总是喝不够。因为炎热的天气会让人体丢失大量水分,造成体内津液减少,而等口渴了才喝水,说明机体早已是处于缺水的状态。水在夏季养生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水是生命之源,夏季养生重在补水保津,要及时、正确的喝水。

有专家推荐每天要喝11杯的水,每杯约200ml。方法为起床后、上午、下午各择时喝2杯,午餐、晚餐前半小时各喝2杯,就寝再喝1杯。个人感觉身边应常备一瓶水,以随时补充,遵循少量、多次、慢饮的原则;平日可多进粥食,以汤水代替水;也可自制汤饮,如甘咸寒之品:沙参麦冬汤、五汁饮、增液汤等;对于气阴两伤者,可用生脉散、清暑益气汤、竹叶石膏汤等;阴亏火盛致失眠口渴者,可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在夏天应特别注意冷饮对身体的危害。冷饮虽能暂时消暑,但其不能持久解渴,且性质寒凉,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以及脾胃消化功能,切不可贪图一时痛快而进食过量。在大量出汗后不应该猛喝白开水,应先喝些温淡的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盐分,保持体内渗透压平衡。同时,应注意补充适量的钾,因为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体内的钾本来就容易变低,且出汗后又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如有低血钾症,人就会觉得四肢酸软、心悸胸闷、恶心腹胀,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平日应多食含钾高的蔬果,如蚕豆、土豆、山药、菠菜、苋菜、海带、紫菜、黑枣、香蕉、核桃、花生、黄豆等等。

第二,护好“心”

中医认为,夏天阳气最旺盛,而“心”正好是主阳气的脏器。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夏天心脏的生理活动是最活跃,也最累的。一旦阳气过剩,心火过旺,不仅容易烦躁发火,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老年人常会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

所以在夏天最关键的是养心,就是要养护好心脏。首先,避免过热与过凉。过热的情况在夏天很常见,如顶着烈日在街上行走,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很容易在短时间里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很多人为避暑,整夜开空调,使人处于冷热交替的环境中,也很容易引起心脏的不适。其次,要多食用一些养心的食物,如

各种谷类、猪心、蜂乳、大枣、葡萄、桑椹、酸枣仁、莲子、龙眼肉、菠菜、胡萝卜、银耳等等;要少吃太咸的食物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蛋黄等。另外,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第三,健脾胃

盛夏,很多人特别是司机、建筑工人、室内工作人员常常会觉得全身疲倦、四肢乏力、食欲下降,这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而在夏季是胃病的高发期。所以,夏季养生调养脾胃也是重要的,可以通过下面三方面的内容来对脾胃进行合理的调养。

首先,平心静养。脾胃病的出现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所以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同时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其次,饮食调养。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忌暴饮暴食,要戒烟禁酒。另外,应注意服药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胃病复发或恶化。

还有,保暖护养。夏季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疾。

第四,要少“怒”

燥热的夏天,随着气血循环的加快,人的情绪也容易跟着上下波动,很容易觉得累,动不动就心烦气躁,特别爱发火,或心神不宁,晚上辗转难眠,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情绪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是很危险的,可能引起疾病突发。所以,夏日养生要“少怒”,在情绪上要保持平和,能忍则忍,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学者推荐“呼吸安神法”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找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傍晚时脱鞋站在地上,合上双眼,两臂自然下垂,然后深呼吸,缓慢地通过鼻子吸气,开始缓缓张开双臂,想象着气息充满胸膛。扩展到极限后,让气下沉丹田,再通过鼻子一点点往外呼气,并将双手慢慢放下。这种呼吸练习能让身体充满朝气和愉悦,有助于消除燥热带来的不安。此外,可多吃点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西瓜、黄瓜、桃等时令蔬果,它们都有除烦止渴、清热解暑的作用。还有,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夏天一定要养成午睡的习惯,因为睡眠不足也是导致人易怒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吃“苦”食

俗称“夏日吃苦,胜似进补。”不少人夏天觉得口感无味、食欲不佳,倍觉夏天是个“苦夏”,此时千万别强迫自己吃大鱼大肉,我们可以利用“苦食”来应对“苦夏”。因为苦味的食物能起到开胃的作用。有学者研究证明,苦味食物含有大量人体营养需要的物质,能解毒明目、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除烦。适当吃点,还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消除味觉减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消化功能障碍。此外,吃苦也能清心醒脑,去除心中烦热。

夏天最具代表的苦味食物就是苦瓜,但要注意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此外,还有苦菜、苦笋、莲子、蒲公英、苦丁茶。而吃些凉性食物,也能起到和“吃苦”相同的作用,如瓜类食物里的丝瓜、黄瓜、冬瓜、西瓜、甜瓜等;番茄、芹菜、生菜等也是凉性蔬菜。但有肠胃疾病与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吃苦味和凉性的食物要适度,要避免吃多了导致胃寒和腹泻。

第六,慎泻“火”

长期以来,在炎热的夏季,不少人都喜欢喝凉茶、食绿豆粥的养生方法,以达祛暑、泻火,此法甚至已成为一种养生文化。但在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养生方法的,千篇一律的采用就会走进养生误区。一些人会因饮用凉茶而影响新陈代谢,造成胃肠功能混乱,导致胃肠“弱不禁风”。

如绿豆不仅是一种食品,还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但属于寒凉体质的人,或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人,或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他们就不宜食用绿豆。还有,金银花虽是中草药,但是也有跟抗生素一样的作用,消炎杀菌,吃多了金银花会杀灭胃肠里的有益菌落,出现腹泻等症状。所以,夏季选择养生方法要谨慎,不要盲目泻火,以免“养”出病来,走进养生的误区。

第七,防外邪

谁都知道“酷夏难度”。为防暑降温,人们虽然是想尽了招数,但不少人却为图一时舒适凉快,招来一身病痛。或久居空调房,出门一会儿就觉得头晕、嗓子疼、流鼻涕或出现咳嗽、腹泻、呕吐等不适。究其原因,这与不恰当的避暑方法或是生活习惯有关。

首先,空调不宜大开冷风吹或电风扇直吹人体,否则可能会令人感到头痛、头晕、失眠、胃肠不适、乏力身倦,还会有类似着凉感冒的症状,甚至会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甚至出现“空调病”或“风扇病”。年老体弱、小儿和久病未愈、感冒、关节炎患者,要尽量不用空调或电风扇。

其次,不宜用凉水直接冲脚,在夏日热浪袭人之时,一些穿轻便凉鞋、拖鞋的人,喜欢用凉水冲洗双脚,虽冲完后会觉凉快许多,殊不知经常这样做是有损于健康的。医学研究证实,脚底是人体血管分支最远端的末梢部位,极易受凉。若经常用凉水冲脚,可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甚至诱发肢端小动脉痉挛、红斑性肢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再次,大汗淋漓后不宜直接洗冷水澡。

如果锻炼刚结束时就立即洗冷水澡,皮肤会受到冷水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容易患感冒,或引起胃肠痉挛,引发下肢抽筋等意外。夏炼出汗后应适当饮用一些盐开水,然后休息1小时左右,作一些准备活动再洗凉水澡,如条件允许,最好洗温水澡。

第八,要多“走”

夏天“一动一身汗”说明运动对体力消耗是非常比较大的。但对于中老年人,或是患慢性病的人来说,在炎热的天气里,并不适合出汗太多,否则会让身体变得越来越虚。但生命在于运动,走路、太极、瑜伽等等比较缓慢的运动就特别适合在夏天进行,这些运动项目对缓解失眠、平复情绪有一定的帮助。没有病的人还可以快走和慢跑交替进行。

夏天走路的注意事项:

1、最好选择环境优美的公园,穿轻便的鞋子和宽松的衣服。

2、走前做些热身运动,如扩胸和活动关节。

3、走时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

4、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每天最好慢速走15-30分钟,每分钟70-80步为宜。

5、走路时微微出汗最理想,走完路后吃一些低脂肪食物和新鲜水果,多补充水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四种点穴法 让食欲减退

上一篇:

中医教你红酒五脏滋养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