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经络养生,强壮身体养生祛病。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其连接身体各处,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畅通,人的身体运行才会更顺畅,更健康。经络养生,强壮身体养生祛病,一起来看看。
经络养生 强壮身体养生祛病
经络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分保持一种相对协调平衡的状态。经络的生理功能中医称之为“经气”,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中医经络养生疗法与普通的疗法区别
第一、从手法上,普通的洗脚、按摩治疗只能到达皮、脉、肉,而经络疗法则可在此基础上深入到筋、骨层。
第二、从疗效上,普通的按摩只能达到放松效果,而经络疗法则可达到医疗效果,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自我点穴
1、头部点穴
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2、点百会
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3、点印堂
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4、点太阳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5、点人中
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6、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7、下肢点穴按摩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下面还有其它经络养生穴位的介绍哦,一起来看看吧。
经络养生穴位
1、膻中穴
膻中穴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平时经常感到胸闷气短、郁闷不舒,总是唉声叹气的朋友,可以不时按揉膻中穴以疏泄胸中郁滞之气。
2、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它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效,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按揉时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或者轻柔和缓地揉动。双手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3、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主肝经之气血,而它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该穴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所以,情绪抑郁不舒展的时候可以按揉这里。另外,肝在志为怒,当人生气的时候也可以按揉太冲穴来平息肝火。一般每次按揉4-5分钟,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4、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人体督脉重要穴位,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具有清脑醒神的作用。经常按揉百会穴能解除头痛、头重脚轻症状,也能缓解焦躁情绪。
5、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对于镇定安神、缓解紧张情绪有很好的作用,还能解头晕头痛。
6、太阳穴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按揉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有解除疲劳、止痛醒脑之功效,更能振奋精神。《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
下面介绍几种经络养生按摩法,学起来简单又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经络养生按摩法
1、双手拍头
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2、按摩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3、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4、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5、叩齿咬牙
双手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
6、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7、按摩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户外运动,也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