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管水管粮防肝炎 预防肝癌“七字诀”

2019-07-09 19:13:02浏览:76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现代医学技术,已经能够越来越早期地发现肝癌了。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肝癌,这是一种发展快、病程短、预后

现代医学技术,已经能够越来越早期地发现肝癌了。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肝癌,这是一种发展快、病程短、预后比较凶险的癌症。现代医学认为,肝癌的发病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明显关系。通过对我国肝癌高发区的调查证明,气候潮湿,人们经常食用霉变的玉米、花生是引起肝癌的一种因素,此外,遗传因素、环境污染、寄生虫感染,尤其是慢性血吸虫病,都是和肝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的。在考虑预防肝癌时,这些因素都应该予以重视。

继发性肝癌就是其他部位的癌症转移至肝脏后的表现,这样的病人尚具有原发癌的一切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早期的症状常常不很明显,也无明确的特异性,有人对3254例肝癌病人做过分析,肝癌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有肝区胀痛、上腹部有包块、食欲减退、乏力、消瘦以及腹胀等。无痛性右上腹部包块是肝癌的常见体征。对于有肝炎病史的人,出现上述表现,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目前应用较普遍的“甲种胎儿球蛋白”甲胎蛋白化验,虽然有一些假阳性,但是,方法很简单,便于普查,病人容易接受,仍然是早期发现肝癌的一种好方法,如果呈现低浓度上升趋向,那么将要高度怀疑肝癌。对高发地区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老人以及其他类似病人,定期复查甲胎蛋白是早期发现肝癌较为可取的好方法。B型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同位素肝扫描、肝血管造影等新技术的推广,为早期诊断肝癌创造了条件,CT及磁共振检查为早期明确诊断肝癌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上海肿瘤研究科研人员,研制成功肝癌早期诊断新方法,用血清抗胰蛋白酶检测法,只需抽患者静脉一滴血,取其血清化验,即可诊断,尤其是对甲胎蛋白阴性而不能作出诊断的肝癌病人,可望及时作出诊断。

近年来,有关医学专家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预防肝癌的七字方针“管水”、“管粮”、“防肝炎”。

1、管水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院长杨秉辉教授介绍,在我国的肝癌高发区,饮用沟塘水的居民肝癌死亡率最高,饮用河水者次之,饮用深井水者最低,显然饮用水污染和肝癌的死亡率有关。

近年来,由于水质分析技术的进步,已发现水中存在百余种有机物为致癌、促癌和致突变物。目前,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饮水中加入以下化合物:如四氯化碳、氯仿、三氯和四氯乙烯、三氯乙烷等可引起肝癌。此外,还发现一些淡水藻毒素,如蓝绿藻等有明显的促肝癌作用。

尽管水中真正的致癌物或促癌物尚未弄清,但改水已带来肝癌死亡率降低的明显迹象。饮水的改善在农村地区可包括使“呆水”变活水,即由饮用塘水、宅沟水(住宅周围塘内的死水)改为饮用井水、深井水或兴办小型自来水厂等。城市则采取改用污染少的水源做自来水,防止饮水水源污染,使用净水器等措施。

2、管粮

霉变食品中含有能诱发肝癌的黄曲霉毒素。据介绍,黄曲霉毒素是由黄色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在温度和湿度适合的条件下,这种霉菌就会繁殖和产生毒素。一般情况下,这种霉菌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等作物。黄曲霉毒素有多种成分,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最强。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后会形成毒性更大的氧化中间产物,后者会和人体的重要遗传物质DNA结合,使DNA的结构发生改变,在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过程中,肝细胞容易发生恶变而形成癌细胞。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食品有霉味并伴有黄色、青色的斑点或细毛等情况,这是食品霉变的特征。霉变的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而且常含有霉菌毒素,这种毒素不怕高温,煎、炒、煮、蒸、炸等普通的食物加工方法都破坏不了它。家庭中防止食品霉变的主要措施是尽量使食品保持在安全水分线以下,粮食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不要席地靠墙放置,以免受潮霉变。万一米面受潮、发霉应予废弃。

3、防肝炎

病毒性肝炎与肝癌有关系的涉及乙型、丙型和丁型三种。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型肝炎(HBV)背景,仅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住院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即为69.1%。我国目前有1。2亿HBsAg携带者(就是验血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者),每年还约有100万新生婴儿由于其母亲为携带者而感染HBV,其中一部分发展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最后可发生肝癌,所以应该积极防治肝炎。杨秉辉教授强调指出,应从给婴儿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开始,减少肝炎的发病机会。患了肝炎应该积极治疗,防止演变成慢性肝炎。如患了慢性肝炎应该合理治疗,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戒酒,以减少患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常吃烫食易得食道癌 远离食道癌做好预防

上一篇:

溃疡久不愈 当心皮肤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