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从今年起,要在3年内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规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两万所,并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考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此举旨在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项目。那么,教育部如此重视足球运动,其内在意义是什么?
体育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动健身对于学生健康的作用已是众人皆知,但是,怎样做运动才科学,以及运动健身究竟会对健康带来哪些好处,却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实际上,体育运动除了会为学生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好处外,对学生将来融入社会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非常重视学校中的体育竞赛,他们认为,体育竞赛是培养现代合格公民所必须的教育手段。因此,美国中学生体育联合会和美国体育教师联合会要对美国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美国教育工作者认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应该具备懂得合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对成败持有正确态度等几方面的素质。培养这些素质要在学生时代开始进行,而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过体育竞赛。因为体育竞赛满足了培养上述素质的所有条件:在竞赛中,尤其是多人参与合作的竞赛项目,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且,每种竞赛都有其自身严格的比赛规则,这就要求参赛者遵守规则。在比赛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手,同时,对待比赛结果,要持有正确的态度。因此,本着这种观念,美国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体育竞赛的重要性。他们强调,参加体育竞赛是每个学生所必须的,无论体育水平高低都要参加竞赛,即人人竞赛。同时,他们规定,参与比赛的前提是要进行同质的比赛,即体育水平相当的两支队伍才能一起比赛,这样才能有输有赢,从而发挥出教育目的。
踢足球能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竞赛竟然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比赛才是最佳的呢?当然是足球。首先,踢足球有以赛代练的作用。以赛代练是指在比赛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我国足球乙级联赛统计表明,运动员在场上的平均移动距离约为8700米,那么校园足球运动员在两小时的活动中,虽然平均奔跑距离比这少很多,但是在距离移动类型上并无多大差别,主要还是走动、慢跑、中速跑、冲刺跑、带球跑和后退跑等。足球比赛越激烈,运动强度越大,对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越大。
此外,足球运动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内心环境。校园足球本身也包含竞技因素,通过比赛以及遇到的挫折,能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以及遵纪守法、敢于竞争、文明礼貌等优良的道德品质。
有些人会认为常举行足球比赛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实际上,踢足球对于脑力劳动是一种放松,是一种积极的休息。研究表明,让大脑连续思考直到疲劳,然后停下来休息,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消除疲劳,而踢足球则只需5分钟疲劳就消除了。
学生运动要有运动处方
那么,学生运动是否只踢足球就够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体育运动要达到效果,通常要满足以下需求:心肺功能、力量、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灵敏度、速度、柔韧性。然而,没有哪一种运动方式能满足所有需求。因此,这就需要运动搭配。比如,做体操和踢足球就是很好的运动搭配。体操能锻炼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柔韧性和节奏感,而足球运动能满足学生的运动强度、灵敏度、心肺功能、力量等需求。此外,体操相比足球,多了上肢锻炼的内容,弥补了足球运动的短处。另外,游泳搭配跳绳、长跑搭配打篮球等,都是对学生而言很好的运动处方。
然而,各项运动之间的时间应该怎样分配呢?美国奥委会下设的美国青少年足球委员会的建议为,对于8岁以下的儿童,每周进行一次45分钟左右的足球运动即可,而这45分钟的足球运动时间中,训练时间和实际的踢足球时间的比例为1:1;对于8~10岁的儿童,每周需要进行两次60分钟左右的足球运动,而训练时间和实际踢足球时间的比例为2:1;对于10~12岁的儿童,每周需要进行3次60分钟左右的足球运动,而训练时间和实际踢足球时间的比例为3:1;对于12~14岁的儿童,每周需要进行3次75分钟左右的足球运动,而训练时间和实际踢足球时间的比例为3:1;对于14~16岁的儿童,每周需要进行3次90分钟左右的足球运动,而训练时间和实际踢足球时间的比例为4:1。(吴 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