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游戏障碍综合干预须更规范

2019-07-26 22:52:49浏览:30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讯 (记者杨金伟)日前,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心理卫生
  本报讯 (记者杨金伟)日前,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联合发布《关于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2019版)》,对游戏障碍的定义、临床特征、评估、诊断、治疗、康复等进行系统梳理,使游戏障碍综合干预更规范。
  《共识》指出,游戏障碍是指一种持续或反复地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模式,表现为游戏行为失控,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不顾不良后果继续游戏行为,并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多项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游戏相关问题患病率为3.5%~17%。游戏障碍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对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时长、结束、场合等失去控制;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尽管已经因游戏产生了负面后果,但依然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强度。游戏障碍可导致躯体问题、精神行为问题及社会功能损害。国内外研究显示,游戏障碍与心理、社会、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相关。游戏障碍患者更为偏爱的游戏形式是在线游戏,而不是离线游戏;更为偏爱的游戏类别是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第一人称射击、格斗和即时战略游戏。
  早期识别、诊断、干预对游戏障碍的预防治疗至关重要。《共识》指出,游戏障碍者可能伴有多种躯体或精神行为问题,应对疑似患者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对于游戏障碍疑似患者或高风险个体的临床诊断,需要规范的诊断指南保证医疗卫生机构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过度诊断。要建立包括普遍性预防、针对性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等措施的三级预防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游戏障碍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游戏障碍干预起始阶段、干预过程中及疾病康复期都需要对游戏障碍症状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共识》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建议,要出台保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专门规范和净化网络环境的政策措施。建立卫生健康、教育、工商、文化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对游戏障碍干预机构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获得专业帮助。继续完善游戏障碍识别、评估、诊断体系,开展培训,提升游戏障碍诊治的专业能力。开展游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相关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随访其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游戏障碍的药物、社会心理治疗相关临床及相关防控政策研究。将包括游戏障碍在内的所有成瘾行为及其他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扩展预防和医学干预工作的范围和深度,使之发挥更为广泛和立体的作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仁德康泰至宝多肽效果怎么样?

上一篇:

贵州锦屏:信息化助推服务优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