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是什么?如果我们抛开现代解剖学的角度,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那么,骨髓就是元气所聚,是精气汇聚成的有形之物。
骨髓为元气所聚,又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元气,来维持脏腑功能旺盛运行。
人体最大的、最重要的骨髓便是脊髓,脊髓上通于脑,下连二肾,中接脾胃。因而《黄帝内经》讲,“脊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和“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育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之说。
尽管很多情况下我们知道骨髓的重要性,可是多数的人们不知道怎么营养骨髓。即便一少部人懂得一些营养骨髓的方法,也往往只知道从肾入手而忽视了补益脾胃对骨髓营养的重要性,一味地认为“肾主骨生髓”只有补肾才能补骨髓。 其实肾、骨髓(包括脑髓)与脾胃之间的关系极像一个“三通水管”。肠胃消化吸收的五谷精微在脾的运化下,通过骨节之间的小孔(骨空),进入骨髓,这些精气可向上行,也可以向下行。向上行来补益脑髓,向下运行到达肾,来补益肾精,并与肾中先天之精相合,储存于肾,肾精充足又会向上运行,以养脑髓。
如果肾精极度亏虚,肾的闭藏功能失调,精气就会通过阴窍流出体外,供应脑髓的精气就会减少,致使肾精与脑髓空虚,因而讲房事过度会使肾精、脊髓、脑髓流失。骨髓流失,其实就是元气流失,会使身体虚弱、腰背痛和小腿酸软无力。身体虚弱到一定的程度,阴阳气道不通畅,就会使人体四海(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闭塞,三焦功能不正常,则不能输泻,津液不能化生;肠胃功能衰退,不能消化食物,水谷都留在肠胃之中,最后入于大肠,留在下焦,不能渗入膀胱,这样就会导致下焦充胀,出现水肿。我们常见到肾病的人出现水肿,其实都是肾精不足和骨髓空虚所致。 髓是先天之精与后天水谷之精汇聚而成,可以转化为元气推动身体的正常运行,骨髓空虚,则血脉不通、脏腑功能代谢失常,全身都会有问题。
我们营养骨髓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从上来讲,那就是要谈到髓海,也即是脑,要清心寡欲,不要想得太多,以减少大脑的损耗;从下来讲,主要是要养肾和节欲,增强肾的闭藏功能和减少精气从阴窍(阴窍,阴之孔洞,指肛门和阴茎,这里指阴茎)泄出;从中焦来讲,就是要强壮脾胃,增强肠胃的消化能力,以摄取更多的五谷精微,当然从营养骨髓的角度讲如果能摄入营养骨髓的精微就更好了。
我们很早就通过《黄帝内经》悟到了这个理论,因而我们在做骨髓营养的产品时,通过牛骨髓肽来提供骨髓营养,通过人参来强化脾胃功以促进对骨髓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化;通过牡蛎来补肾,以强化肾的闭藏功能;在服务用户时我们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要他们要减少欲望,以清心寡欲的方式来减少对髓海的消耗。通过这种思路,营养骨髓和恢复元气,多数人群身体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但也不是说补骨髓的方法就能起死回生、百病可愈,据我观察轻者一般可愈,重者一般恢复到一定程度后,仍然会裹足不前,概骨髓中先天之精所化先天元气,仍无法补充或再生,因而任何情况下惜精保元,仍是健康常寿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