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大补”有误区:光喝甲鱼汤,营养补不全
曾有调查显示,我国住院病人营养不良率达到40%—50%。黎介寿院士表示,这是因为我国住院病人营养支持滞后,营养支持的理念普及不够。很多医生面对危重病人时,首先考虑的是治疗,却没有早期营养支持的观念,导致很多重症病人初期治疗很成功,但很快便会因自身抵抗力下降出现继发性感染。当发现病人营养跟不上,有的医生和病人家属又误把白蛋白当作营养品,盲目输注,不仅造成大量浪费,而且会带来副作用。
黎介寿举例,许多肠癌、胃癌等患者,在术后总喜欢大量进补,这其实存在一定误区。“因为有些进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被人体吸收,而有些则不能,有一个原则就是,所有营养物质必须均衡,必须全面。打个比方,人就像一个装备车间,所有的零件都必须齐全,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就相当于各种零件,有些零件不可缺少,但有的不是必要的,不可乱装。”黎介寿还说,一些开刀的住院患者喜欢喝甲鱼汤来“补身子”,这甲鱼汤是有用的,但其实只有一部分营养物质有用,而不能全面提供患者营养。“基本营养物质有八大类,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但不会完全存在某一种食物中。”所以营养的均衡,对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营养支持,黎介寿认为,这是未来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跟人必须要吃饭是一个道理,营养支持就好比是医疗发展的必须要吃的‘饭’。”黎介寿还表示,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喝汤还要吃汤渣:营养多数都在肉里面
黎介寿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补足营养再动手术。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能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如果因为时间匆忙,无法术前补足营养的话,术后尽早进食,以及吃一些可以直接由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就能帮助患者更快痊愈。”黎介寿表示,过去胃肠手术患者必须等肠子通气后才能进食,一般需要三到四天,而现在由于有了肠内营养剂,患者可以术后6小时进液体饮食,因此出院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现在的三四天。
“肠内营养剂不光有蛋白质,还有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齐全的营养成分,在体外经过初步消化、粉碎,可以被肠道直接吸收。”黎介寿说,这种物质的发明对于术后患者尽早摄入足够营养非常有意义。
“术后补充营养最好的方法就是吃。”黎介寿介绍,但患者术后肠胃功能减弱,所以家属喜欢给病人煲肉汤、鱼汤。”黎介寿说,肉汤、鱼汤之所以美味是因为里面有氨基酸,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肉类、鱼类的氨基酸加热后会凝固,只有少量溶解在汤里,更多被固定在肉里。”所以,患者不光要喝汤,更要把煲汤的汤渣一起吃掉。
肿瘤病人不必禁荤腥:一天半斤肉,少吃米和面
特别是对于肿瘤病人,营养支持更为重要。黎介寿院士给肿瘤患者开出了一份“特别的餐单”,他建议肿瘤患者应该多吃肉,少吃主食,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同时遏制肿瘤生长。
“过去不少人认为,得了肿瘤要禁荤腥,大量吃蔬菜和水果。”黎介寿表示,近两年的研究证明,肿瘤患者最需要的是提升免疫力,而免疫力的主要来源是蛋白质,所以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多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对于提升免疫力效果显著。肿瘤生长主要依赖糖分提供营养,所以尽量少吃碳水化合物,米、面等淀粉类食物,可以降低肿瘤的生长速度。
患者不光术后要补充营养,术前和术中都不能忽视营养问题。“凡是生物就要营养。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既要修复已损害的组织或者器官,又要恢复自身的身体机能,所以需要更加多的营养。”黎介寿说,“营养出现问题可能是由疾病本身造成,也可能是患者生病前的饮食就有问题。”黎介寿说,多半与吃得不够有关。
“只要能吃得下应该尽量多吃。”黎介寿表示,一个正常人,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蛋白质来维持。“也就是一个60公斤重的人,每天应该吃250克肉类。”黎介寿说,如果是患有疾病的人,应该吃的量比这个更大。相比于特殊动物,平常大家可以吃到的猪、牛、羊、鱼类的营养已经足够了。
90高寿养生秘诀:按照规律来,不伤害自己
被誉为“世界上研究肠子时间最长、最有成就的人”,黎介寿院士却是一位最“接地气”的医生,他勤勤恳恳为患者解决疑难杂症。在他心中,一名好医生的标准,不在于得到多少成就,受到多少奖项,而是只有一句话“无大爱不能成大业”。黎介寿说:“这是老一辈的根骨,别人所受的跟自己所受的是一样的。就像患者的痛苦,医生应该觉得就是自己的痛苦,这样患者的困难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已经90岁高寿的黎介寿院士依旧精神矍铄,站在讲台上做专题演讲丝毫不嫌累,说起话来也声如洪钟。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呢?黎介寿只简单说了一句话——“不伤害自己”。
他说,自己从不吃什么补品、保健品,“因为一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伤害它,按照规律来,每天乐观生活下去。”黎介寿笑称,曾有不少领导干部跟他讨教养生之道,他也是简单回答说,“国强、民富、生活稳定、不伤害自己”。
出处:《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