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娶妻娶德,娶妾娶色——中国古代男人在婚姻中不谈恋爱,很多男人是跟青楼女子学习恋爱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全中国人都穷,那时结婚的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是谈恋爱,婚姻第一要素是物质条件,不是爱情。
吴迪:两性关系专家、心理咨询师、麻辣情医
情医在个人微博上抛出问题:“如果不求婚姻、也不要孩子,你的恋爱对象跟你现在想找的结婚对象,有什么大不同?什么条件要加,什么条件可减?”问题既出,引来众粉争相热议。
网友热议:对这个问题有异议的 3%
甲情甲意:那样的话还需要谈恋爱吗?
TT历险记:看到楼下有人写“那样的话还需要谈恋爱吗?”……呵呵,这真的是代表了很多中国人的观点啊,似乎离开了婚姻就无法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如果一切以婚姻为基础的话,那从一开始挑选的时候就潜意识全都是物质性的选择,根本无法留空间给“是否趣味相投”、“是否价值观一致”等等这些触碰心灵的内容。
维情网舒心:这个问题不正常。这个问题不简单。不正常是因恋爱观和常人不一样;不简单是有乱搞男女关系之嫌。
回答说没有区别的 27%
畅小异:没什么大不同,只是这个假设让安全感低到尘埃里。
BMW少爷地盘:恋爱,两个人是玩伴;婚姻,是恋爱的升级版,两个人是老来伴!不该有欲加减之条件!恋爱是心情,婚姻是责任!
回答说有区别的 70%
Aviva修身养息: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是恋爱可以暂时异地但是婚姻不行。恋爱对象各种不靠谱反而更精彩吧,我喜欢跌宕起伏一些的恋情。
Summe-Summer:我觉得不一样,找个不结婚的,这个人可能更会是个知己。
情医辣评
@麻辣情医吴迪:谢谢大家的发言!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就是帮你关照自己的内心。如果对你有触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次看到2个神答复:1.(如果不结婚生子)那还要恋爱干嘛?2.你的意思是做小三吗?
婚姻是一种人为的制度,是经济制度,诞生之初与爱情无关,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而设,私有财产包括女人、孩子。从统治者角度考虑,一夫一妻制是为了保证一个社会所有的男人(不论贫富)都尽可能拥有一个女人,以保证社会安定;否则富有的男人就占据太多的女人资源,使得相对贫穷的男人无女人可娶。
冲破包办婚姻,把爱情放在婚姻中最重要的位置,这样的观念在中国最早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始产生,也就100年,被写进婚姻法那才几十年。
娶妻娶德,娶妾娶色——中国古代男人在婚姻中不谈恋爱,很多男人是跟青楼女子学习恋爱的。所以才会有色艺双绝的秦淮名妓的佳话。“个人主义”这个词汇,在30年前的中国还是贬义词,是批判用语。个人主义盛行才会崇尚爱情,才会把爱情放到婚姻中的首要位置。集体主义的婚配是要让“大家”满意,面子比夫妻感情更重要。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代,单身只有两种可能:1.神经病、2.坐过牢。结婚是所有正常人都必须做的事情,不结婚就是不正常。结婚后夫妻不和不是最大的不幸,跟别人不一样(到年龄不结婚)才是最最大的不幸。结婚是为了交代给别人看的,不是为自己幸福的,爱情在婚姻里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的不是心,而是两代人天差地别的观念。观念不同行为不同。
50后是新中国成立后被各种政治运动祸害最深的一代,大部分人的唯一寄托和希望就是家中的80后独生子女,子女的婚姻是他们人生重要的内容,所以才会严加管控和干涉。他们没有自我,子女就是他们的全部,他们的很多疯狂行为也就可以理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全中国人都穷,那时结婚的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是谈恋爱,婚姻第一要素是物质条件,不是爱情。大部分人结婚前没有恋爱过,也不需要恋爱,条件谈妥了,互相看着还不讨厌就可以结婚了。婚后即使感情不和,打死也不离婚。因为离婚几乎跟“犯罪”没有什么两样。
巴金当年反对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才有了《激流三部曲》,婚姻是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的缩影,跟今天50后父母和80后子女的鸿沟一样深,一样无从调和。年轻人想要争取自己的幸福,就要跟旧思想决裂,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