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高考了,考生紧张,家长更紧张。很多学生放弃了平日里钟爱的运动项目,恨不能把每一分钟都用在看书学习上,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体育运动对考生的体能、精神状态以及意志力的锻炼都有积极作用。而且,身体机能加强,精神状态渐佳,会促进考生形成高效、专注、持久的学习状态。那么,考生应该如何运动呢?
■运动项目要缓和 要选择既能放松减压又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的项目。一些刺激性运动,如攀岩甚至跑酷等都要避免,可选择诸如慢跑、散步、打羽毛球或跳健身操等比较缓和的运动种类,运动的场所可以选择公园等一些环境幽静且相对安全的地方。
■运动时间宜清晨或傍晚 早晨健身可以使一整天都能保持精力充沛。在傍晚,一整天的紧张学习过后需要放松身心,适量运动有助于安眠。运动要避开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刻,以免发生中暑。
■每周至少运动三次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频率,不用刻意要求次数,但至少要每周运动三次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如果运动后有持续的较明显的疲劳,说明运动时间过长,应该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和次数。
■数脉搏调整运动强度 如何知道自己的运动强度是不是适中,可根据心率来判断。每次运动结束后要数一下脉搏,最好在120~140次/分。一般来说,运动后没有明显疲劳,呼吸顺畅,休息一个小时后能恢复正常心率,表明运动强度合适;而运动后感觉肌肉特别酸痛甚至第二天依旧感觉疲乏,那就说明运动强度过大,需要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