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经典是每个中医人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和得当的学习方法,若想学好中医很难。仅《伤寒论》中双声叠韵的运用和实际意蕴就把我难住了,通过学习感悟出点滴之见。
互参法 有些词语在某句中出现往往很难判断其真正含义,但只要把出现这个词语的句子罗列互参或参阅众多学者的注解便不难理解其含义。诸如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31条:“太阳病,项背几几,无汗恶风。”《金匮要略·痉暍病脉证关治第二》:“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腰痛侠背而痛至头几几。”其中“几几”似乎成了历史悬案,莫衷一是。成无己读如“殊殊”,程应旄改“几”为“兀”,刘渡舟读为“紧紧”,夏延利则根据太阳病的症状,读“沉沉”。从以上几条不难看出“几几”大多与太阳病相关,而太阳病的主症之一便是身体沉重。治病之书表达病症当立求语言准确贴近病情病理为要,故读“沉沉”为妥。
类比法 很多时候对出汗的描写较具体,比如“微微汗出”。有时又较含糊,例如152条:“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185条:“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不少学者对“絷絷”和“濈濈”的注脚相同,乃是“汗出的样子”,但并没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样子。笔者根据病情及文意理解“絷絷汗出”应为微微出汗,“汗出濈濈然”应为连绵地出汗。而相同的词语亦可能表达不同的意境,如188条:“其人濈然汗出。”191条:“手足濈然汗出。”这里“濈”表达的是连绵不断的意思;而192条:“阳明病……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因为突然发狂是狂汗、战汗前的一个症状,所以“濈然汗出”之汗应理解为狂汗、战汗。
推理法 要正确理解一个词语,就要把这个词语与其前后词语视为一体。只有把前后词语所表达的内容搞清楚,再分析它与其之间的关系,才能明了它所表达的含义。如82条:“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从文意分析,头眩晕又肌肉掣动,相继而来的便是身体站立不稳,摇晃不定,这是情理中事,所以把“振振”理解为“摇”即可。
总之,学习经典的最好方法还是多看、多记、善悟,在读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明其心,达其理,知其书。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只要结合上下文“字不离句,句不离文”,加之细心分析,便会明了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