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神奇的初体验 我走上中医之路,是一种缘分。在我四五岁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我正在门前的小河里玩耍,突然肚子疼得直打滚,村里的赤脚医生也无能为力,父亲只能背着我翻山越岭,来到离家几十里远的涞源钢厂医院外科就诊。医生看后怀疑是胆道蛔虫,说要做手术。由于无力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父亲只能把我背到这家医院的中医门诊;在那里,一位老中医开了三剂草药让我试试。药喝完后,我突然想如厕,便下一大团蛔虫后,肚子就不疼了。 也就在那个时候,我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中医,这也是人们问起理想时的唯一答案。 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因为怀揣梦想,支撑着我从农村一直考到镇里、县里,最终考上了河北省卫生学校,实现了从医梦。1997年,从事多年手术室工作的我有机会实现护转医。我所在的医院当时没有皮肤科,院领导安排我到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进修。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的恩师范洪斌教授。范老师是一位西医大夫,技术精湛,可他经常翻阅中医书籍,在病房遇到病情较重病人的时候,范老师会参考着开方子,常常收效显著。我就将他的常用方复印下来,如获至宝。 进修完回到涞源县医院后,患者不少,但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医教育,所以不敢开内服中药,于是一边自学中药学,一边试着给患者开外用中药。由于没有老师指导,就出现了有时能治好、有时治不好的现象。慢慢地,我迷茫了、胆怯了,后来就很少开中药了。 引路人带给我希望 后来经引荐,我来到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进修学习。在北京中医院皮肤科进修期间,主管进修和研究生的张苍老师为了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如经常突然抽查考试,有时甚至自掏腰包办竞赛,让我非常感动。经过学习,我完成了张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将150多个方子背得滚瓜烂熟。在此后的跟师和出诊过程中,熟记的方子让我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老师的肯定。解疑释惑,德才双修,跟诊陈可平老师的过程中,看到大部分复诊的色素性皮肤病患者都有效果,打破了我长期以来形成的白癜风不能治的错误认识,更加坚信中医在皮肤病方面的优势;在跟诊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原主任王萍后,便被她崇高的医德和渊博的知识所折服,她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令起点低、年纪尚轻、时而懈怠的我感到汗颜……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学习期间,我有种莫名的幸福感,这里的老师开放包容、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给我们,使我对中医之路充满希望。 虽然进修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涞源县医院,但我对中医的追寻并未停止,每周我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坐四个小时的客车、奔波六百多里来到北京跟经方大家冯世伦教授学习。跟诊心情是愉悦的,路途再远也不觉得劳累,每次赴京,我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夜深人静时,我时常想,对于我这个来自于山沟里的后生来说,能够跟中医界的大家学习,能够有如此非凡的际遇,不正是缘分的恩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