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蓬勃发展,国际市场上对天然药物、针灸、推拿等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与日俱增。同时,随着服务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医药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我国已将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笔者认为,以国际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必经之路。
目前很多其他国际组织也意识到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性,纷纷开展该领域相关工作,形成多个国际组织齐头并进的竞争态势。我国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相关国际组织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但从事该领域的专家资源仍十分有限。此外,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毕竟起步不久,我国的专家团队存在对国际市场需求及国际标准化“游戏”规则把握度不够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技术支持。
继《中医药-人参种子种苗——第一部分:亚洲人参》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了第二个中药相关国际标准《中医药-中药材重金属检测方法》,成为世界首个植物类传统药材的重金属国际标准。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也成立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标准的研究及制/修订工作、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及体系研究、传统医学服务评价和国内各级标准的研究及制/修订工作等。
面对中医药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态势,我们意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认为,我们应进一步注重资源整合、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并在中医药各个领域深入开展标准化研究,以标准为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铺路,切实带动学术和产业发展,助推中国文化及中医产业走向世界。
对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国际标准的研究及制/修订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中医术语、信息、临床、中药、设备、针灸推拿和养生保健标准的研究及制/修订。二是继续承担WHO国际疾病分类项目ICD-11传统医学章节的术语条目和定义的审核修订、术语属性及相关术语研究、实地测试和跟踪监测,探索并建立传统医学的服务评价模式,与WHO在该领域开展多方位的合作,构建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服务评价体系和平台。三是系统研究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四是开展中医药标准化方法学研究。(王姿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