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en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高朋满座,气氛热烈。日前,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在京召开。主席台上,一位古稀老人的出现显得分外抢眼——他是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中医领域的会议,外交家来凑什么热闹?“我今天想从一个‘专业’的中医受益者角度,讲讲我与中医药不大为人所知的故事。”李肇星开宗明义的同时还不忘幽默一把,“联合国大会只给我5分钟时间讲话,这次我有10分钟,太幸福了!”引得在座一片笑声。
李肇星说,他出生在山东省胶州湾南岸一个贫苦的村庄里,出生时,抗日战争的烽火正浓。幼年的他吃不饱饭,体弱多病,靠着中医、针灸才平安长大。“我在家乡生活到18岁,在考到北京上大学之前,都没有见过现代化的医院,没有见过一名西医。”李肇星回忆,那时的家乡人都是靠着古老中医的滋养抵御疾病。“我常说,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历史。一个国家应该这样,一个人也应该这样。”
到北京上大学,“后来怎么也没想到,糊里糊涂进入外交部”,李肇星屈指一算说,自己从事外交工作已经51年。“许多人不太知道,我在外交工作中与中医药也很有缘分。”李肇星饶有兴致地细数:到现在共去过185个国家,交了许多外国好友,其中不少是学中医的朋友。
“我第一次去法国是35年前,当时就发现在巴黎有3000人在学习和研究中医。去年,我去欧洲出差时不舒服,考虑到西医治疗需要各种检查,时间较长,就找中医看病。结果为我治疗的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中医,针灸、推拿都相当好。后来我到土耳其出差时就诊,是一名土耳其的中医为我治疗。”说到这里,李肇星忍不住感叹,“太有意思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外国人乐于学习中医呢?李肇星曾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外国的中医专家。这位专家告诉他,中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位专家被李肇星称为“校友”,因为他俩都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沾亲带故”。“他的中医是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的。而我,可能是因为主持过几次博鳌论坛中医药分论坛,也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荣誉教授。”李肇星幽默地表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很严谨,特地冠上“荣誉”一词,意思是告诉大家这位教授不是真能给人看病。在这所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李肇星了解到,近年来,来华学中医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外交工作是为祖国的和平发展广交朋友、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好多外交官都喜欢甚至懂中医,不少外交官通过传播中医知识、架设国家间中医诊疗沟通桥梁,为祖国交了不少重要朋友。”非洲的朋友甚至告诉李肇星,他们太爱中国了,因为大约每4个非洲人就有1人看过中国医生,其中好多医生是中医。
行走在国际上,李肇星说自己为当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事情有很多,其中就包括祖国古代的“六大发明”——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发明”,他把足球、中医药也加入其中。但令他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发明大多数被其他国家渐渐超越了。李肇星举例说,自己读研究生时第一次出国,就是到欧洲学习人家先进的现代印刷技术。这样的经历使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怎样避免再出现这种技术倒流?李肇星分析,关键是与时俱进的创新。
“我们在全世界一直领先的重要技术,可能就是中医了。”李肇星说,因此,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把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学习各国、各相关学科先进成果,协调、创新发展。千万不要专家相轻。唯有如此,中医药这个中华文明的优秀亮点,才能在今后变得更加有用,在全中国、全世界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