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根
2007年岁末,不少地方曝光了过去一年中破获的伪劣药品大案。浙江省杭州市破获的一起非法回收、销售药品团伙案不仅令人瞠目,更给人们许多启示。
去年9月28日凌晨5时,杭州警方在航海路某仓库将正在准备打包出货的团伙逮了个正着。警方一次抓获27人,刑事拘留15人,当场查获500多个药品种类,货值达到100多万元。警方在去年年末的通报中说,这个团伙的销售网络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非法经营金额达4500多万元!
顺藤摸瓜发现的“内幕”着实令人咋舌。一是黑心药贩竟搞起了股份制。这个团伙的9名主要成员共同出资组建了回收、销售药品的组织,统一药品收购价格,专人负责收购、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利润按出资份额分配。二是部分医保参保人员给非法回收药品提供便利。一些参保人为了赚点小钱,用欺骗等手段违规购药后卖给非法收药者。警方提醒,这是近年来药品违法犯罪案件出现的新动向。据悉,在这起案件中有800余名参保人充当了供货人。
用药安全不仅涉及患者的健康,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安全和和谐。杭州破获的团伙案让人们担忧,参保人的公民素质让人担忧。药监部门的专家认为,这种非法行为势必威胁到用药安全,也给医保基金带来新的风险。药品的储存和运输都有特定的要求,可这些药贩子哪里顾及这些要求呢?换句话说,回收来的药品或许是好药且尚未过期,但经过非法的运输和储存,好药也很容易变成劣药。
保证用药安全不是某个部门的专利。试想,药品从生产、储存、运输,直至使用,不仅环节繁杂,而且接触者无数。药监部门强化各运行环节的监管之后,作为用药群体则绝对不应该为蝇头小利而利用医保去骗取药品,让非法回收者有机可乘。何况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利益,也损害了他人和自己。笔者为此呼吁,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每个公民都要为营造用药安全的社会氛围尽责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