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苏 严国进□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底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对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建立医德档案,并进行年度考评,以促进医德医风的进一步好转。建好、用好医德档案有助于每一位医务人员更好地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笔者对建好医德档案还有如下四盼:
一盼医德档案有一定的威慑力。各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建好、用好医务人员医德档案,作为卫生行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让医德失范者付出高昂的违规代价,而不仅仅与晋职晋级、岗位聘用、绩效工资等挂钩。
二盼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建立健全量化考核机制,而不仅仅靠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单位评价来完成。要使医德档案真正反映医德状况,最终起到推动、改善和提高医德的作用,需要更多的人(比如患者)来参与建立档案。应建立多维评价标准,其中患者的评价更具客观性,应该多多听取他们的反映,甚至可以聘请社会监督员乃至社会调查公司,来了解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使医德档案更符合实际。必要的时候,不妨将医德档案向社会公开,也不妨放到医院的电子查询系统,医生的医德医风如何,上网一查便知。
三盼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不要对医务人员下达不合理的经济创收指标。当下一些医生行为失范,并非全由于个人原因,还有制度性扭曲的因素。医疗行为的过度市场化,以药养医机制的“牢不可破”,以及承载着经营压力的医院把经济指标层层分解,往医生身上加码,使医生不得不把目光瞄准患者的口袋。大处方及过度检查的屡禁不绝,往往是医疗机构或明或暗的硬性指标“规定”出来的,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一味拿医生“开刀”,恐怕不能使医德医风得到真正好转。
四盼建档后不要疏忽经常性的医德教育与监管。确切地说,建立医德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项治标工程,仅靠一纸档案,也难以对一名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作出全面、真实的客观评价。试图“一档管终身”,最终很有可能走入流于形式的死胡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者,要在为医务人员建立医德档案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监管工作,让医务人员时刻绷紧职业道德之弦,从而促进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