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生物体内痛觉诱发和维持新机制被揭示

2018-12-05 21:51:31浏览:12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讯(记者胡德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徐天乐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关于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参与慢
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徐天乐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关于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参与慢性痛的诱发和维持的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神经科学》杂志上。

  ASICs是一类可以直接被组织酸化激活的离子通道,它影响从学习记忆到细胞损失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病理性慢性痛是一种与炎症、神经损伤、糖尿病和肿瘤等疾患相关的不愉快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其诱发和维持的机制至今不清。

  徐天乐领衔的课题组经过3年多的潜心研究发现,在一种慢性痛模型(外周炎症)中,脊髓背角神经元中ASIC1a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行为学实验表明,在这种慢性痛模型中,抑制脊髓背角ASIC1a通道或降低其蛋白表达,都能产生明显镇痛效果;而这一系列处理,却不影响对照组动物正常的生理性痛反应。通过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陈军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ASIC1a通道之所以参与病理性痛觉传递,是因为过高表达的ASIC1a通道增加了整体动物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可塑性,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和慢性痛。

  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生物体内痛觉诱发和维持的一种新机制,并且提示脊髓背角的ASIC1a通道可能成为研究镇痛药物的新靶点。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用结构性调整破解“看病难”

上一篇:

琐碎的日子也有真趣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