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公共场所和许多美容机构常会听到人们在谈论中医美容项目,为了证明自己的中医技法源远流长,甚至“师出名门”,人体经络图、古代名医肖像也被挂在了醒目处。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医美容,其优势何在?在该行业红火的背后,又有何隐忧呢?
中医美容不仅是锦上添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的渴望日益强烈,医疗美容市场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原卫生部2002年颁发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类。中医美容是医疗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中医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防治原则,运用中医保健养生和治疗手段进行的美容保健和损容性疾病的治疗,以达到形神俱美、和谐统一的美容效果。中医美容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按摩、中药、药膳、穴位、气功、运动、音乐和心理疗法等。
中医美容是经过几千年积累沉淀下来的,被无数人反复运用、筛选。中医美容的方法种类繁多,疗法自然,疗效持久。与现代美容方法相比,中医美容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保健相结合,选用纯天然的药物和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等特点。中医美容学发展至今,以“人体形神之美”为研究目标,主要是防治脱发、白发、黄褐斑、白癜风、痤疮、扁平疣、湿疹皮炎、银屑病、肥胖症、瘢痕疙瘩等损容性疾病,以及矫正皱纹、眼袋、皮肤松弛、肌肤干燥、肤色无华等损容性生理缺陷,实现“形神”的改善和维护。
中医美容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我国中医美容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真正起步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已有近百所中医药院校开设了中医美容专业,培养层次从职业培训、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表面上看,开设中医美容专业教育的院校并不少,但市场上仍然出现了中医美容人才极度匮乏的现象。究其原因,开设高层次教育的学校极少;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选择到院校当专业老师,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不能考执业医师资格,大多到美容保健场所、化妆品公司或生活美容院工作。这一现实迫使学生改行的人数很多,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日后该专业的报考人数。
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该专业的就业率很高,几乎可以达到100%,但是就业岗位不容乐观。从该专业就业定位分析,中医美容专业的毕业生能就业的岗位本应是医院的中医美容科、皮肤科、妇科、内分泌科、针灸推拿科及社会美容服务机构。而针对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所做的调查显示,毕业生目前主要在各大、中规模的生活美容机构、化妆品企业工作,几乎没有人能真正进入医院中医美容科,其原因在于很多公立医院未设立专门的中医(医学)美容科室,有些医院尽管设立了中医美容科,但业务普遍较差,因此也很少有用人需求,这加剧了医疗机构人才的匮乏现象。
概念炒作缺乏有效的监管
随着人们美容保健意识日益提高,生活美容某些业务的开展也需要中医美容的介入。遗憾的是,一些生活美容场所为了赢得人们的信任,在没有任何中医美容技术的情况下也打出中医美容的招牌来吸引顾客。
借助中医美容业的红火,一些中医技法速成班也在市场上流行起来,纷纷打出“10天成为中医美容师”、“20天教你通经走穴”等宣传口号。其实,中医博大精深,仅靠几十天的“速成”,连皮毛都碰不到,更不要说疗病、美容了。
目前,我国一直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保健行业的服务标准等给予约束,相关部门也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例如,由于从手法、服务功能上,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难以“分家”,因此有关部门对美容院等机构的监管也面临尴尬。今后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分级诊疗标准、美容项目的专家共识或指南、美容技术的操作规范等,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
中医美容业要讲规矩促发展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匮乏,是中医美容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笔者认为,我们发展中医美容的思路应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即以中医美容专家教授为中心,四个基本点分别是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学术会展为平台、以媒体网络为纽带、以科研开发为支撑,全力打造中国中医美容品牌,全面提升中医美容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美容需求。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今年开始与安徽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招收国家承认学历的中医美容技术大专班,对具有医疗和护理资质的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教育,使其掌握中医美容专业知识和技能,未来可以从事中医美容临床工作;对非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教育,未来可以从事中医美容相关的非临床辅助工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中医美容行业发展水平的良莠不齐,我们中医美容分会有责任团结行业权威专家制定中医美容相关的分级诊疗标准、技术标准和单项美容的专家共识、指南和操作规程,把中医美容提升到新的高度,把中医美容队伍壮大,将中医美容打造成老百姓人人能享受的、国家经济发展能受益的、社会大众能得利的一个产业。(王 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