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是中医的未来与希望。对于青年中医如何进行治学,我认为以下五点非常重要,即学当求径、学精于勤、学忌门派、学要专攻、学以致用。
1 学当求径
学习中医的门径有二:一种是从源到流。以四部古典著作奠基,然后再下延至历代医著。这种方法能打下较好的理论根基,弄清水源木本,有很充足的后劲。虽然在初学阶段常会感到枯燥、茫然,难以领悟其中奥妙,但若能把一些主要篇章条目背熟,到临床后则能受到触悟并受益。
另一种是从流到源。就是把后世浅近实用的读物,如《汤头歌诀》、《药性赋》、《医学三字经》等加以背诵记忆,同时阅读《温热经纬》、《温病条辨》、《医宗金鉴》、《医学心悟》、《医方集解》等书,进入临床时还要选读2~3家医案。这种学习途径容易与临床接近,但理论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才能加深功底。
2 学精于勤
勤学有五诀:一精读。应以奠定基础、切合实用之书为读本,以少而精为原则,要带着疑问读,循着中医学理论体系读,有序地抓住主要内容,逐项理解巩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机、辨证、治则、方药。二勤记。摘要(卡片)、电脑辅助记录;写读书心得体会;专题综述多家独特的学术见解,并予评析。三深思。要深思、明辨,敢于质疑。四熟背。要有像背外语单词那样的劲头。背是为了用,不要片面斥为死记硬背。该背的就要背诵,要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五多问。要问道于师,珍惜现在学习的好条件。
3 学忌门派
中医学术源远流长,既有伤寒、温病不同学派,又有经方、时方之争,金元四大家流派及众多的学术观点,这其间有源与流的发展关系,应兼收并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能力,绝不能迷信一家之言。因“无偏不成派”,做医生的应该胸无成见,“有是证,用是药”,做到圆机活法,切忌以偏概全。
当前,中西医学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碰撞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从中西医汇通学派起,到今天的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高等教育,从中医本科西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与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比较,说明中医并没有因为强调保存国粹,而拒不接受相关西医学科知识,但也反映出重西轻中。在“西为中用”这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既要看到中医自身特色和优势,如整体恒动观、辨证论治精髓,又要能引进有关微观辨病诊断知识及某些实用技能为我所用,这对发展中医学术是有利的。
4 学要专攻
青年中医是中医事业的继承者,为此,必须加强专业思想的自觉性,乐业、敬业,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高级中医药人才。当前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还处在实践探索之中,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还不够成熟,如何优化课程组合也是见仁见智。
从总体上说,扩大学生知识面,应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发展中医是必要的。又必须理解,学好中医专业主干课是首要的重点,要狠抓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相关课程的学习,因为社会需要的是能为他们应用中医技能解决病痛的人才。
5 学以致用
中医学理论源于临床,中医教育实际是适应患者需求的职业性教育。为此,在教学全过程中,必须狠抓临床基本功训练,培养动手能力,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如能把传统的师徒传授有计划地纳入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中,就可弥补当前教学安排中的薄弱环节。为此,在毕业实习阶段,必须认真随师实践,为以后独立临床增强信心和能力。(薛洪汇 张宗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