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二十四节气中饱含“中医智慧”

2018-12-10 19:07:49浏览:61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 方 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近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 方 泓
 
nten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近日,这首历代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成了热门歌谣,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本期让我们来看看四季轮回中的“中医智慧”。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内经》时代的“人与天地相应”开始,对于季节、昼夜、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作了很多论述,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相呼应的中医节气思想,影响并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治。

二十四节气实际上就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气候演变联系在一起,把太阳在轨道上每旋转15°为一个时段(对应一个节气),共分成24个时段,每时段相隔半个月,分别列到12个月中。

节气变化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人若不适应四时节气变化就很容易感受六淫病邪,继而发生恶寒发热等一系列疾病。如张仲景便在《金匮要略》中以雨水节气为例,列举了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过这四种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认为四时节气的变化要保持一定的常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四时节气太过或不及都会对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导致疾病的产生。如唐代瞿昙悉达的《开元占经》尤为详细地记录了古代二十四节气异常时的常见病,“立春,当至不至,兵起,麦不行,疟病行;未当至而至多病燥疾。雨水,当至不至,旱,麦不熟,多病心痛;未当至而至,多病薨”等。

而现代研究表明,这种以自然节气变化作为疾病发生重要因素的理论确实成立。有研究肝炎发病的时间,通过病数整理和节气统计,发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后皆为肝炎发病高峰期,并且就全年各节气分析白露前后肝炎发病数逐渐增加至大寒前达到高峰。还有研究指出立春到清明,人体内的生物激素分泌正处于高峰期,易发生高血压 、女性月经失调和过敏性皮肤病等。

不同的节气中医治疗也有宜忌

在不同的节气天时条件下,中医治疗也有宜忌,因为人体在四时节气的转化中也会相应地作出阴阳变化,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可见古人早已提出了四时节气用药远寒远热的戒律,指出了治疗用药必须按四时节气寒热而制定。张仲景曾在人参白虎汤中特别提及:“此方在夏至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便是因为白虎汤过于寒凉,如在立秋后服用,会使机体又受寒邪侵袭,产生“呕利而腹痛”的病症。

四时二十四节气变化亦与人体病理变化关系极为密切,比如天寒日阴,则人之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痛证,需以温通为法。因此,善补阳者,按其时而温补阳气,或灸或药,都将有事半功倍之卓效。

中医诊断用药既要遵循“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时不可违”之旨,又要通晓因证达变之理,把四时节气的寒热与疾病的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证候性质确定寒或热的治疗大法,再结合四时节气的寒热恰当地选择方、药,使药能中病,又不致因用药不当而产生副作用。

顺应四时养生方能健康长寿

日月运行,天地变化,气机流动,阴阳变化。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气机相应,天地变化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内经》强调要顺应四时以养生,如此才能健康、长寿。反之,亦必然受天地影响而生病。善养生者,当察天则地,与四时同步以养其正气。故需关注天地气机变化。

一年之中有些特殊日子对养生康复意义重大。就二十四节气而言,冬至为阴极而生阳;夏至为阳极而生阴,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最为紧要。春分、秋分平分阴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时更替之始。较之其他节气,二至二分四立,乃天地变化之大关节,故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则身体康健,疾病不作。

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日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中医养生最主要的原则是“治未病”,按现在语言可以理解为“养生保健”。我们不论用哪种方式方法,都离不开顺应时序。

中药采摘节气不同效能有别

对于药物的采摘,中医也非常注意节气的不同,皆因草药生于自然之中,与人一样“感天地之气以生”,但由于节气的不同,就会有温度、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同类中药质量在不同节气采摘效能也有所区别。

如东汉华佗治疗一黄痨病(肝炎)患者,以青蒿为主却无效,但于开春之时,用幼嫩新鲜的青蒿(茵陈)入药则有效,为此华佗还特别告诫:“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再以附子为例,唐朝就记载其质量与“采时收月”有关。现已研究表明,附子的冷浸液在立夏至秋分(5月~9月)可抑制心电传导,若在立冬至下年雨水(11月~2月)则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强心作用。这正说明了药材的采摘必须与节气相适应。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80岁老中医坚持坐诊 师带徒传承仁术

上一篇:

老生闷气,喝合欢花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