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经方论坛在京举行。作为论坛板块之一,一年一度的《伤寒论》背诵大赛精彩纷呈,引人注目。经过激烈角逐,北京中医药学会推荐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李鹏医师以扎实的经典功底,荣获大赛一等奖。尽管比赛已落下帷幕,但中医的传承、经方的学习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此,邀请李鹏医师说说他学习背诵经典的经验与方法。 作为一名中医人,从大学接触中医到今天成为一名临床中医师,已十余载。以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代表的经方医学体系是促使中医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是历代所公认的中医经典之作,经方以其卓越的疗效和独特的魅力在中华文明的繁衍昌盛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我沉浸经方数载,深感经方医学犹如醇酒,历久弥香,虽管中窥豹、小有心得,然不愿私藏,愿与同道共享,于初涉中医之道者或有裨益。 背诵经典原文是不二之选 经方学习的方法见仁见智,或有不同,然而一路走来,我觉得扎扎实实地将原文背诵下来、烂熟于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参悟经方的基础,又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走上中医临床之路。观当今胡希恕、刘渡舟、印会河诸公临证察色按脉之后,经典原文脱口而出,验之临床每获佳效,如得仲景之助!而他们对经典原文的熟悉,无不是如数家珍、了然于胸。 我在临床中也常常按照经典原文处方用药,有时甚至惊讶今之病情与仲景书中描述如出一辙,依经用药,效如桴鼓!当然,我们临床中不可能遇到的每一例病案都与书中记载一致,然而按照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提示使用经方,亦多能取覆杯之效。所以,老前辈们谆谆教导我们临证要“抓主证”,而要想在千头万绪的临证中灵活运用经方,不折不扣地背诵经典原文是必经之路,不二之选。 背诵者要培养兴趣选对书 刚开始背诵经典时确实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由于对经典理解不够,又没有很多的临证机会,加之古人著述的风格与如今有很大不同,中医学子们在校期间又课业繁重,坚持读诵经典确非易事。若没有坚韧不拔之志、悬梁刺股之功,很难将仲景之书铭记于心。 回顾自己的经方研悟之路,提出两点给有志于经方者参考。第一,在校期间要多争取跟师学习的机会,尤其是临床疗效显著的经方中医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看到经方祛疾除病的卓越疗效时,自然会树立起学习中医的信心,激发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的浓厚兴趣。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名师大家,那也没关系,可以在别的同学跟师学习的时间里,多读一些经方大家的医案。除前文中提到的三位老前辈外,范中林、李宇铭、田合禄、闫云科诸贤使用经方的医案亦非常精彩,虽不能亲炙其人、聆听教诲,然拜读其书,常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于经方学习、日后临证均大有裨益。我在大学期间便读了一些古今名家的医案,大大激发了我背诵经典、学习中医的兴趣。 第二,背诵《伤寒论》等书时,不妨先从有方证的条文开始,再及其他,纯熟之后再将条文以各种形式进行归纳对比,加深对经典思维和处方用药的领悟。许多前辈都喜欢陈修园先生的《长沙方歌括》,因其将原方剂量以歌诀的形式录了进去。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历代名医方选歌括》,这是百解比丘所著,大学期间我的经方和时方的学习便得力于此书。此书不仅将经方的药味、剂量编成歌诀,并且将其对应的主要经典条文亦以歌诀的形式写了进去,大大方便了我们一开始对经典条文、处方药味、剂量的学习和背诵。 学习经典应以仲景书为先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中医典籍汗牛充栋,中医流派百家争鸣,那为何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格外受推崇呢?首先,仲景所立之方临床疗效卓著,临床若能按照原文所述用药,掌握“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精髓灵活处方,取“一剂知、两剂已”之功,洵非虚言。其次,仲景书中所构建的“六经辨证”医学体系,熔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于一炉,纲举目张而又不遗巨细,可知仲圣洞悉人体气血运行之旨、阴阳离合之变,其论深合人体生理病理之规律,故而以之治病、取效尤速。由于仲景之学不仅仅是一部方书,更记载了一套解释人体疾病传变的近乎完美的医学体系,所以它不仅能治常见疾病,更能愈久疾淹患,尤其在一些疑难杂症和危重疾病的治疗中使用经方思维,能进退有法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专家点评 背诵是掌握经典的良好路径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冯学功 李鹏医师在今年第八届全国经方论坛《伤寒论》背诵板块中一举夺魁,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去年11月份,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举办的首届东方经方论坛中,也有过类似比赛,当时李鹏医师凭借连《伤寒论》方后注中内容也能熟知的惊艳表现名列第一,让作为评委的我记住了这个文静瘦弱却让其他选手望尘莫及的小伙子。 记得20世纪80年代《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了“名老中医之路”专栏,介绍的一位位令人敬仰的大师的习医过程虽有不同,但几乎均在弱冠之年即苦读经典,在懵懂中靠着虔诚,将大量经典牢记于心,为日后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诵读经典着手,一直是历史上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反观当下中医药院校教育,在经典课时减少、必修成为选修、经典似乎并不重要的背景下,属于前辈们童子功的中医经典知识,成为众多中医学子不可触摸的软肋。最应该在经典沃土中汲取营养的中医人,在学习了一些按照现代思维模式加工后的中医知识后,就匆匆走上临床。结果因为先天不足,在邪风肆虐病魔横行时,有时就像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上芦苇飘荡无助。 经典是中医的源头与根本,《伤寒论》是经典中的核心内容,历史上没有一个名医不是烂熟《伤寒论》于胸者。虽说背过伤寒不一定成为名医,但没有诵读过伤寒等经典者,要想成为名医的概率是很低的。即便因为某些机缘能名噪一时,但其光芒也稀疏了,许多甚至是昙花一现。 让我们一起背诵《伤寒论》吧,补上中医人本该在孩提时代掌握的一课。以自己为对手,在日复一日的背诵中,将《伤寒论》这部可以滋养中医人终生的财富融入血脉,让先贤的智慧之花在我们千百次的诵读感悟中重新绽放。当你战胜寂寞,能够熟背《伤寒论》且在直面病魔游刃有余时,侠客般仗剑走天涯的快感就会油然而生。愿中医界涌现出更多的像李鹏一样能够熟读经典的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