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读中医经典要有选择

2018-12-10 19:09:36浏览:7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回顾中医发展史,许多名医都非常重视经典,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矢志不移。中医大师蒲辅周先生初出茅庐时,求诊病人很多,然亦有
回顾中医发展史,许多名医都非常重视经典,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矢志不移。中医大师蒲辅周先生初出茅庐时,求诊病人很多,然亦有不效者。为此,蒲老毅然闭诊,关门读书3个月,将中医经典反复钻研、揣摩。之后复出悬壶,临证遂能得心应手,效如桴鼓。著名中医学者秦伯未先生指出,要当好医生,每年要拿出3个月的时间温习经典。当代名老中医任继学先生说:“不到六十不懂中医”。此话颇耐人寻味,不仅是谦辞,更多是启迪后人。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据最近调查发现,古代中医书目约有12000种。我们一个人一生不可能全部阅读,但读经典却是最基本的要求。经典著作对于各学科、各专业都是必需的科目。在读经典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选择阅读其历史文献及近现代教学、临床、科研的新成果和新进展。   既然选择走中医路,就要以中医学科为主,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去读经典,用经典。广西中医药大学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能风靡全国,影响较大,其原因就是他在阅读经典、学用经典方面走了一不同寻常路,即还其庐山真面目。他对经典的诠释观点基本正确,对年轻人颇有启发。   读经典,是求本探源。正像长江、黄河一样,不知源,怎么去治理、利用和发展。历代名医没有不熟读经典的。张仲景就是在“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的基础上,撰写成《伤寒杂病论》的。清代名医徐大椿写了一篇《医学渊源论》,他要求医家要参考《本草》,穷《内经》,熟《金匮》、《伤寒》,特别要重《内经》之学。秦伯未先生提出:“余之教人也,先之《内》、《难》、《本经》,使知其本也;次之以《伤寒》《金匮》,使知变也;次之以诸家之说,与以博也;终之以诸家医案,与以巧也。”岳美中先生也提出温课与自律规划,他自己以五年为期,温习了《内经》和清代各家温热名著及历代其他各家专著。   读经典关键在于有恒心,有计划,有笔记,养成天天读经典,天天有体会的习惯。我学习经典的方法是:抓住要点,结合临床,由粗到细,缜密思考。   抓住重点,就是要有选择地去读,例如学习阴阳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是重点;学习养生论,《素问》前四篇是重点;学习经络,《灵枢·经脉》等几篇是重点;学习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是重点;学习脏腑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等是重点。结合临床,就是学习不要落空,结合临床理解深,有的放矢记得牢。由粗到细,是讲先统看,后细读,“一目十行”是读书之大敌。缜密思考,是讲学习要用脑子,正面、反面都要考虑到。   我对经典的学习,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学习《伤寒论》,我认为从方证学入手是一个好办法,一个方证一个方证地去探索。我喜欢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而为了掌握半夏泻心汤的方证特点,我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查阅相关质料,还写了八千字的读书笔记,这只能算是初步学习。对每一个方证,我们都要搞清楚它的形成原因、证候特点、药物性能、配伍结构、适应病证、病势转归等,而要明白这些问题,则须先搞清楚它的语言逻辑特点。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气虚有哪些常见症状?调理气虚推荐两款养生茶

上一篇:

高跟鞋磨损关节影响生育 10厘米以上鞋跟应加内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