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3岁了,在一附院骨伤科工作了43年,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主任医师。回忆20岁左右刚工作时的情景,回顾43年走过的历程,心中真是感慨万千。犹记得我的恩师叶希贤,他带领我走上了中医骨伤之路,教会我临床技能和中医理念,使我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医骨伤医师。恩师去世已经37年了,写此小文,聊表对恩师的感恩之心。 怀揣着对中医的向往,尤其是对骨伤科的极大兴趣,我来到了一附院骨伤科。上班第一天,接待我们几位新人的是当时的骨伤科主任——叶希贤先生。在那之前,我多次听说过叶老的大名,但未曾想过会这么快见到这位我心中的骨伤科名家。见到叶老的那一刻,我想到的是,我的人生有希望了。 叶老那时头发花白,体型偏瘦,但精神很好,身材魁梧,双目炯炯有神,十分和蔼。他对我说:“从今天起,你就是医生了。知道什么是医生吗?”我答不上来。他笑了,接着说:“医生就是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救回来,能帮助残疾人恢复正常生活能力的人,这才是医生。”叶老说这话时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让我感到了自己担负着艰巨的使命,同时也感到了一股力量。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跟着叶老走上了行医之路。出门诊、查房、会诊、治疗,每天早出晚归,虽然辛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中医骨伤科的知识。伤科疾患,治病易,认病难,治病重在诊断,才能对症施术。在临床上,恩师、叶氏伤科创始人叶希贤先生以望、问、摸、比四诊合参,提倡声色、形态和摸、问结合之诊查方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特色。 叶老在手法治疗骨关节病方面有独特的技法,对如何运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各种骨病更是造诣深厚。我每天跟着他出诊,目睹他娴熟地运用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患者的痛苦很快得到了消减,治疗费用却很低廉。他创立的十步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结的中医伤科十问歌诀(见延伸阅读)仍在临床四诊中使用,被患者叹为神奇医术。后来我们几位徒弟潜心研究这套手法,又发表了很多论文,算是将老师的学术发扬光大了。 我参加工作时,叶老已经快70岁了,身体不是很好,但他的工作热情和精力让我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就算是身体不适,他对待病人,处理疾病时仍是一丝不苟。无论是对自身的疾病,还是对医疗工作的艰苦,他从无抱怨,总是笑容可掬,谈吐幽默。叶老这样的思想和态度,让我年轻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我觉得,不好好努力工作,为患者做好服务,真的对不起叶老的栽培。从那时起,我就追逐着恩师的脚步,43年一刻也不敢懈怠。 延伸阅读 伤科十问歌诀 一问损因二问便,三问饮食四问伤(受伤部位),五问周身六问时(受伤时间),七问医治(治疗过程和后果),八问病(肿胀疼痛功能情况),九问寒热孰轻重(受伤后周身有否发热、恶寒),十问家族全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