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对于报考中医师资格条件予以放宽,全国多地悄然兴起中药专业人员拜名老中医为师,学习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之风。尽管目前只是零散地在各地医疗机构进行,笔者认为这种行为值得提倡。
首先,中医中药同宗同源,中药专业人员学中医有据可依。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不分家已经成为共识,并以“中医药”统称。例如晋代著名丹药学家葛洪就是岭南名医,唐朝“药王”孙思邈更是著名的御医,明朝伟大的中药学家李时珍同时也是名冠一时的杏林高手,再如“国医大师”金世元也是一名持有医师证书的老中医。其他如颜正华、姜良铎等著名中医在青年时代均有中药专业从业经历。根据千百年来中医药传承的经验和规律,青少年时代从事中药工作,中年后专精于临证施治,是许多名老中医成长的普遍规律。
其次,中药专业人员学中医,有利于中医中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发展。一直以来,中医治病克疾的最主要武器就是中药,可以说中药是中医的“拐杖”,是实施治疗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离开了中医思维的指导,中药也就不存在了。从中医药的起源来说,先有中药运用于临床治病,而后出现专门的中医。不应忘记,几千年来中医药是在反复的临床实践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是一门实践经验科学。这种特殊的医学发展体系,决定了中医中药应该是水乳交融、相互促进发展的。任何武断地将中医中药学科割裂开、限制相互促进发展的方式都是错误的,也将会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再次,青年中药专业人员学习中医,有利于中医的传承发展。当代中医传承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医西化”。中医院校毕业生进入临床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向着西医方向发展,鲜少用中医思维和诊疗技术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当代高等中医教育仿照西医的学科设置,将中药学科从中医学中分离出来,中药学科的发展日渐向着化学制药方向发展,所谓“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展”也逐渐变成了一句空话。
笔者相信,遵照中医传承规律,进一步放开、允许中药专业人员学习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必将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或将起到意想不到的良性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