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是人们对某些不顺意、不愉快的事情产生的一种担心、忧郁、愁闷的情志反应。在现实生活中,当人处在事与愿违的境况时,正常活动受到阻碍,成功的希望遭到挫折,心中的欲望未能如愿时,令人烦恼的忧愁、悲伤便会接踵而来。南唐皇帝李煜,世称李后主,在国亡降宋之后,从过去的风流君王成了宋朝的阶下囚,亡国之恨时绕心头,因而后期词作篇篇血泪,道出了其无限忧伤的心情。 一般来说,忧作为一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应,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相反,暂时而轻度的忧伤,有助于对所遭挫折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人们在思想上获得正确的认识,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如若一个人在父母突然死亡时,一点忧伤也没有,或者当国家沦陷,受到外族侵略时,一点忧国忧民的心情都没有,那才是不正常的。 但是,当一个人的忧愁悲伤太过,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的限度和承受的负荷,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忧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机体构成危害,严重者可因忧虑过度而丧命。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性情孤僻,多愁善感,稍有不适,就暗自哭泣流泪,最后终于忧伤而死。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与他表妹唐婉的故事,也说明了忧郁过度能杀人的道理。 过忧还会导致抑郁症、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不孕症、阳痿、癌症、消渴、脱发、头发早白、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患。中医学认为,情志的变化分别由五脏所主,肺在志为忧,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的,不同的情志变化必将影响与其相应的脏腑。因忧为肺志,故过忧最易伤肺,而致肺气郁结,肃降失常,气机闭塞等证。正如《灵枢·本神》所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 以喜胜忧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认为,忧为肺志,喜为心志,因火能克金,而肺属金,心属火,所以可用心之志——“喜”来治疗由肺之志——“忧”引起的各种疾患。如元代名医张子和,曾治疗一个因父亲被贼杀死,而悲哭过度引起心痛,日增不已,疼痛不止的病人,其他医生采用了许多药物治疗皆没有效果。张子和去时,正巧碰上一个巫婆在病人家中,张子和便学着巫婆的样子,以各种方法取笑巫婆,揭露其骗人的把戏,病人看后大笑不止。一两天之后,病人不药而愈。在日常生活中,当人处于过忧时,亦不妨自己或在别人帮助下去想一点令自己快乐幸福的事情,或者做一些愉快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看电影戏剧等,以达排忧消愁的目的。 江苏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薛明新陈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