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徐景藩治慢性肝炎八法(上)

2018-12-10 20:39:05浏览:92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徐景藩教授从医60余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们师从徐老,侍诊左右,体会徐
徐景藩教授从医60余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们师从徐老,侍诊左右,体会徐老论治肝病必顺其体用之性,重视安正祛邪。今总结归纳徐老治疗慢性肝炎八法。  1、化湿运脾法 慢性肝炎患者常因湿困脾土而致运化失职,出现脘腹闷胀不适、食后胀甚、食欲不振、肢体困倦、神疲无力、大便溏泄、舌苔白腻或垢腻、脉濡等,日久则机体日趋衰弱。徐老认为,此时当务之急应想方设法启脾进食,使消化吸收功能尽早得以恢复。但治病必求其本,脾湿不化,便无从达此目的,故宜先投用化湿运脾法。临床运用之时,尚须注意清温之分,湿兼热者当用清化,湿兼寒者宜投温化,至于有虚实夹杂之象者,又当酌情兼顾。  主方选茵陈平胃散、四苓散等。常用药物:茵陈、藿香、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猪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等。若湿热重,苔见黄厚腻者,加黄连、蔻仁;苔见灰厚腻者,则黄连与草果仁同用;兼有湿浊,厌油纳差者,加佩兰、冬瓜子、炒楂曲、生麦芽;湿阻气滞,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槟榔、木香等;脾虚明显,知饥食少,纳后不运,苔薄白者,加党参、干姜、炙草,苍术换白术;脾阳虚而病久不已,舌质淡,可加附子、干姜等温运化湿之剂。  2、疏肝运脾法 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有云:“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徐老认为,慢性肝炎患者,往往由于疾病缠身,久治不愈而有情绪低落、心情抑郁、肝区或两胁下隐痛作胀、口苦等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的表现。肝郁失疏,则易乘侮脾土,故临床除有肝郁之证外,又可伴脘腹痞满、纳谷不香、四肢乏力、大便易溏等脾失健运的表现。此时治疗,徐老强调应重在疏肝,肝气得舒,则脾运可复,且疏肝之法是中医药最具优势特色的疗法。然脾运受制经久,每可兼有湿邪,因此,运脾化湿之品也常须参用,更有病久而入络者,则又当兼通血络。  主方有逍遥散、四逆散、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方。常用药物:柴胡、白芍、枳壳、郁金、香附、延胡索、党参、白术、茯苓、炙草等。若便溏苔腻者,加苍术、厚朴、炒楂曲;腹胀纳差者,加木香、砂仁;肝区疼痛明显者,加路路通、橘络、当归、红花、丝瓜络、王不留行等通络止痛之品。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陆为民徐丹华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关节疼痛 试试热敷袋

上一篇:

三步疗法治斑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