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风病“反治法”是否可行

2018-12-10 20:58:49浏览:76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基层医方   笔者在农村当医生,常接诊一些风病患者,因此在治疗风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风病多是由感冒失治误治、反
■基层医方

  笔者在农村当医生,常接诊一些风病患者,因此在治疗风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风病多是由感冒失治误治、反复发作,或大病、手术、产后调养不当所致,笔者大胆应用中医理论的“反治法”,根据患者畏风的症状,在针刺相应穴位的同时加以风扇(采用鹅翎制作),从而收到了“以风治风”的疗效。

  对于风病的治疗,笔者采用中医的针灸配合中药方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针灸疗法:前面取穴百会、太阳(双)、曲池(双)、合谷(双)、中脘、足三里(双),常规消毒针刺,平补平泻,用鹅翎扇扇3分钟,起针在相应的穴位上拔火罐。后面取穴风府、哑门、大椎、身柱、至阳、命门、腰阳关,常规消毒针刺,平补平泻,用鹅翎扇扇3分钟,起针在相应的穴位上拔火罐。

  中药内服方:二花15g、连翘15g、元参15g、生地15g、丹皮10g、炒栀子10g、石膏20g、知母10g、桂枝10g、赤芍10g、黄芩10g、黄连6g、淡竹叶9g、板蓝根30g、党参10g、白术10g、陈皮10g、炙甘草5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笔者通过临床发现,风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76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达22年,且所有病例均畏风(主证),兼有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四肢酸楚、背沉乏力、手足长垢等症状。同时,表现为面色无华或潮红,舌质淡或绛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无力或数,但各种临床检查均正常。有的患者甚至伏天外出也要穿棉衣。

  经过每日一次的针灸治疗,让患者穿季节正常衣服,外出行走一公里不畏风。通过疗效观察,对于风病的疗效判断,患者若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随诊无复发,为痊愈;若经治疗,患者偶有轻微畏风为显效;若仍觉畏风但较前程度减轻为有效;若连续治疗5次依旧畏风为无效。笔者根据近20年来的临床经验,已治愈多位风病患者。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陈家湾村  陈文平


  ■专家评析

  陈医生从个人经验得出的治疗方法,是否对治疗风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笔者不便妄下断语。但是对于其具体的疗法和方药,笔者从自己的临床实践出发,发表一己之见,希望能对医生朋友有所帮助。

  何谓风病

  风病是中医学特有的病名,是指外感风邪所致,或是具有风邪致病特点的一类病症。该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风(病),一类为内风(病)。外风(病)是指风邪外袭,侵入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而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头痛、肌肤瘙痒、关节肿痛、口眼歪斜、猝然仆倒等。内风(病)是指因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合、气血运行逆乱引起的诸症,如肝阳化风所见的头晕头昏、面目(或肢体)麻木,阴虚生风所见的腰酸膝软、头目昏花,血虚生风所引起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震颤等。

  从西医的角度讲,风病涉及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感冒、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口角炎、肩周炎、风湿病、关节炎、旧伤发作、精神病和头痛发作,以及桃花癣、风疹块、过敏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疾病。

  存疑 “反治法”

  “反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凡是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或逆其证候而治的方法为正治;顺从疾病的性质或证候而治的方法为反治。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因为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故亦称从治。但陈医生提到的以风扇起到“以风治风”的反治法,笔者却不曾见过,也没听说过,更没试过。陈医生的这一创新之法,究竟有何科学依据,尚存疑问。

  对于陈医生的取穴针刺疗法,笔者认为,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临床治疗风病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陈医生在前面取穴时,加穴位三阴交与合谷穴相伍,起行气活血之功,可能会更好些。后面取穴时,由于督脉主一身之阳,取其穴针刺,对畏风怕冷者效果不错,故在陈医生列举的穴位上加此穴针刺,对于治疗风病则更有效。但为何陈医生在针刺后要用鹅翎扇扇3分钟,笔者有些不解。

  还应注重调理气血

  因风邪侵犯部位、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证候不同,故风病又有不同的病名,治疗亦异。外风证为外感风邪所致,故祛风散邪为其治疗大法。内风病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终因气血失调,瘀阻不通。

  基于这种认识,治疗风病在应用风药,如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川芎、藁本、荆芥等味薄气轻、具有发散上升作用的药物以外,还应重在调理气血。

  从陈医生的文中兼症看,所治疗的患者多挟“湿”,系“风湿为患”,但所列方药,依笔者所见,似乎有些不对症。

  点评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欧阳颀


  ■推荐疗法

  风病外治法——火龙灸

  欧阳颀

  火龙灸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演变而来的一种通过经络加温给药的方式,以温通任督二脉的疗法。通过酒精燃烧产生的温和火力逐步把湿毛巾温热,进而促使芳香药力渗透,经任督二脉经络的传导,激发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收到固本培元、调和阴阳、温经散寒、祛风止痛的效用。

  火龙灸主治  (1)强直性脊柱炎、肌筋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脱出症、颈椎病、产后风等见有颈腰背双膝及双下肢冷痛属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2)男子阳痿,兼见腰足酸软、眩晕耳鸣、肢冷怯寒、舌胖淡、苔白腻、脉沉迟属于命门火衰,精气虚寒者。(3)女子宫寒、痛经或带下病,兼见下肢浮肿、形寒肢冷、性欲下降、白带清稀、身重乏力、小腹冷感、舌胖淡、苔灰腻、脉沉细属肾阳虚寒者。(4)胃寒冷痛、五更泻属脾肾阳虚者。

  火龙灸操作  第一步:铺干毛巾于患者身侧,再铺中药布条于患者督脉/任脉上,接着盖湿毛巾1~2条于纱布条上。第二步:用注射器在毛巾上洒95%酒精,然后点燃酒精,形成一条“火龙”。第三步:待病人感到灼热时,扑灭火焰,并循经点穴按压。第四步:热退再洒酒精点火,如此反复3~5次。治疗结束时,患者背部或腹部出现一条宽宽的潮红色反应带。5次为一疗程,隔日1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杏仁巧治妇科病

上一篇:

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