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分清缓急 辨别虚实

2018-12-10 21:15:23浏览:55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教授吴焕林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属于“胸痹”和“真心痛”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一是寒邪内
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教授 吴焕林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属于“胸痹”和“真心痛” 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一是寒邪内侵。正如《诸病源候论》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二是年迈体弱肾气衰微而致血行不畅,发生气虚血瘀或肾阴亏乏,不能滋养脏腑之阴,也可导致阴虚血瘀。三是饮食不节。饮食不节而脾胃损伤,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阻竭胸阳,气机不畅,发为胸痹。四是情志内伤,情志失调,或过度紧张不安,思虚过度,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心脉瘀阻而为胸痹。

  现代医学认为, 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基本病变是供应心肌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故其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

  根据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分析,冠心病发病之“本” 为动脉粥样硬化,即年迈体弱肾气衰微而致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冠心病。冠心病之“标”即由气滞血瘀、心脉瘀阻、阴虚血瘀所引发的“真心痛”和“胸痹”症状。主要表现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因此,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根据患者病情缓急、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生活习惯差异等,或急则治标,即快速缓解症状,或缓则治本,即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或标本兼治,即既快速扩张冠状动脉,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针对上述病因病机,综合临床表现,对该病的施治应在分清缓急、辨别虚实的基础上,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及攻补兼施的原则,辨证分型,依法用药。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火针赞刺法治带状疱疹

上一篇:

不可小视鸡骨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