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 李贵满
两年前,65岁的王先生不幸患上了胃癌,遂进行了肿瘤切除术。接着,又做了几次化疗。不久,他便觉得倦怠乏力症状较前更重了,举步维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食入即吐,气短懒言,嗜卧懒动,动则喘甚,头晕目眩,心悸少寐,汗出如浴,易于感冒。甚至出现脱发、肢麻、顽固性便秘、尿血等症状,且日渐消瘦,体重锐减。
鉴于以上情况,结合患者面色苍白而晦暗,舌红绛而干裂,无苔宛如镜面,脉沉细数,血象为重度贫血等情况,中医诊断为虚劳。辨证属气血亏耗,阴液乏竭,脏腑虚损。治宜大补元气,健脾益肺,滋阴养血,和调五脏。方选:补中益气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经过几个疗程的调治,患者的病情有了显著改善,已不再恶心呕吐,体重有所增加。喘促多汗、心悸眩晕症状亦有所减轻,感冒次数减少,大便已通,已能在室内短时行走。
临床上,几乎所有像王先生这样的癌症晚期或肿瘤术后,或化放疗后的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肺脾气虚,元气大伤;通调失职,水精失布,运化失常,气血化源乏竭而亏耗;精气内夺,津枯液涸,脏腑衰败,甚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病理过程。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境况,《内经》中已有精辟的论述。《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患病的先决条件,就是正气内虛。如果正气不虚,即使外界条件再恶劣,邪气再强盛,一般也不会使人得病。
癌症患者多由于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或邪气过盛,久羁不去,正气被抑,加之长期过劳,劳则气耗,致使肺脾气虚,积劳成疾。肺虚,则外不能固护肌表,而致外邪侵袭,蚕蚀肺气,内不能主气、司呼吸,而致宗气不足,无以贯心脉而行气血,则气血阻滞,并与外邪相结,交着不化,渐成肿瘤。脾虚,则运化功能失职,水谷不化,气血生化乏源,无以升清降浊,久之酿成痰浊,并与先前之瘀血相结,坚结固着于体内。也可由于情志不舒,忧思恼怒,所愿不能,所求不得,精神长期受到压抑而不得舒展,日久则伤肝,致肝气不疏,气血失于条畅,血脉壅瘀,瘀而化火,耗气灼血,煎津成痰,痰浊与瘀血相结,固着不去,渐成肿块。
肿瘤形成以后,则更加耗气伤血,致使外不能固卫肌表,内则脏腑虚损,诸证蜂起。及至肿瘤晚期,或肿瘤术后,或化、放疗后,则病人已是虚弱至极,奄奄一息。而倦怠乏力,嗜卧懒动,动则汗出,气短懒言,甚至喘促气急,少气不足以息,面白少华等气虚症状,则从患病之初既有所显现并逐渐加重。可以看出,气虚症状始终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补气也必须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始终。
综上可以看出,癌症晚期及肿瘤术后,或化放疗后的患者,证候虽多但总离不开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气、血、阴、阳。然四者之中,气是最为重要的。因气能生血、生津、化阴、化阳,补气之法,当遵“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古训。重在补肺、健脾、益肾,配合滋阴养血、消积和胃、通腑袪邪等法,使气旺生血,血脉充盈,脏腑运行正常,才能更好地战胜病邪。